聚同心汇众智 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新篇章
委员们在“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专题议政性协商会前展开调研
市政协党组会就深入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内江专项行动工作进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和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履职的方向和重点。
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政协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市委“总牵引”“总抓手”,坚持凝聚共识强部署、优化机制抓深化、聚焦重点促发展、市县共同抓品牌的思路,着力推进“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内江专项行动成势见效,得到省政协和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内江市政协获评全省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2024年度先进集体。
紧扣高质量发展献政协之智
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内江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政策活水精准浇灌市场根系,破解民营企业发展密码,获评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优秀等级、“2023中国投资热点城市”、“2024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至5月,内江市政协紧扣市委持续擦亮“乐业内江·甜蜜回报”城市营商环境品牌部署,筛选确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协商课题,组织委员们深入企业、乡村调研,形成《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兴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12篇,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进一步摸清实情,内江市政协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对全市271户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并同步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分析掌握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内江市政协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协商活动,组织委员们深入企业调研,在多次组织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从5个方面提出15条意见建议。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纳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
“党委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自2023年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内江市政协聚焦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六项重点”协商议政,创新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活动,收到相关课题调研报告150篇,并形成协商履职报告84篇报送至市委、市政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广大政协委员还根据调研情况提出意见建议396篇、提案565件;编发社情民意信息468期。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内江市政协坚持把“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充分发动政协委员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等六个方面建言献策,形成调研报告31篇,收集委员意见建议327条。召开“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成果转化分析研讨会,按照清单化、项目化的思路,对“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调研成果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提出“关于加快建设‘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先行区’的建议”等26条意见建议,筛选上报“内江专业货运机场建设”等26个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省“十五五”规划。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出政协之力
在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杨家大院,85岁的滕罗芝老人居住了半个世纪的片石房,历经风雨侵蚀外墙石块剥落,却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迎来生机——施工队不仅为他翻新了现代化厨卫设施,而且用拆除的旧石料在院落中垒出石凳,将危房隐患化作诗意风景。
保留片石房、铺平石板路、垒出微菜园……万祥村的美丽蝶变,正是内江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重要牵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新时代内江振兴崛起,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以来,累计46.6万户139.8万名群众受益,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23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农业农村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拟推介名单”。
紧扣内江市委决策部署,内江市政协连续三年聚力打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同心共建和美乡村”特色履职品牌。
为更好地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内江市政协实行主席会议成员牵头挂帅、专委会主任对接协调,主动帮助35个联系村“跑项争资”、招商引才、献计出力,共协调争取资金563.5万元用于联系村面貌改善,筹集资金16万元改善8个镇敬老院。与此同时,内江市政协还创新开展“引企入村”和“七送七助”活动,充分依托界别和委员的力量,共同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建成11个“万企兴万村”示范点,动员1137家企业实施“兴村”项目1289个;累计培训种植养殖业人员、职业农民等4000余人,培育了一批“新农人”和“兴农人”;开展送医送药和义诊活动,惠及基层群众9000余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0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2.1万人……
作为全市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康俊提出,全市各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参加单位要充分发挥政协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常态化深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目标村开展调研,助推深化农村改革,助力农村面貌改善,努力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激发委员履职活力展政协之为
市政协委员、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斌带领企业建设3条专门的新产品试制生产线,每年开发新品不少于30个,靠着过硬的科技实力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为一家现代化、智能化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关注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专项行动,认真履行委员职责,通过深入调研撰写《借力成渝发展东风,加快内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等意见建议,助推内江制造业整体发展。
作为一名深耕农业领域多年的委员,资中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负责人刘建刚的关注焦点一直锁定在资中特产“鲶鱼”身上。他通过积极尝试,探索出生态鲶鱼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并通过集中培训、走访指导、定点帮扶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他还积极撰写并提交了《关于村集体有效使用产业专项资金的建议》《关于在乡村振兴中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的建议》等高质量意见建议,得到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和采纳,其中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考和建议》被民盟四川省委会采纳。
在内江,像田斌、刘建刚这样的委员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参与专项行动,将“委员作业”写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也写进人民群众的心坎里。2023年以来,共有32个集体、126名委员获评省、市政协专项行动先进。市政协评选优秀履职成果36篇,连续两年评选“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十大金点子”。
在委员履职积极性日益高涨的背后,正得益于内江市政协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搭建平台载体的各项举措——健全完善“八个一”制度机制和调研督导、定期听取汇报工作机制,市政协主席会、党组会研究专项行动相关工作8次;健全委员参与机制,建成市级协商平台1个、县级5个、镇级83个、村级1285个;引导市、县(市、区)政协委员全部下沉编入基层协商平台,推动3091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制发市政协专项行动评选表扬方案、督导评价实施细则等,强化正向激励、典型示范。
“‘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内江专项行动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实践新篇章贡献政协智慧的重要平台、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载体、厚植群众基础的重要抓手。”康俊表示,内江市政协将继续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新篇章凝心聚力作为工作主线和履职重点,以高水平凝聚共识汇聚改革合力,以高质量调研协商服务改革大局,以高质量履职担当落实改革任务,不断提高政协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包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