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民心最深处
核心阅读
大同市政协构建了四梁八柱的工作机制:信息编审报送、选题研判会商、情况通报反馈和信息培训工作机制相互衔接,形成闭环。这套机制成为社情民意信息从采集到落地的制度保障。
“严把信息调研关、内容关、时效关,多维度提升社情民意信息质量。”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的笔记本上密集记录着2025年第一季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信息。这次会议围绕“社情民意如何更精准服务转型大局”这一重要议题展开研讨,大家在交流和碰撞中感到肩头的责任愈发清晰。
近年来,大同市政协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定位为“主席工程”,每年召开两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推进会,建立起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每季度研究部署信息工作的制度,主席班子成员带头撰写信息,分管领导审阅重要信息,形成“主席带头、全员上阵”的良好工作格局。
市政协构建了四梁八柱的工作机制:信息编审报送、选题研判会商、情况通报反馈和信息培训工作机制相互衔接,形成闭环。这套机制成为社情民意信息从采集到落地的制度保障。政协打造的“社情联系点·民意直通车”协商品牌,让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驶入“快车道”。
市政协主席姚鸿波说,作为全国政协办公厅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之一,大同市政协承担着国家级的“信息前哨”功能,选题必须站位高、视野宽。
“选题会上,我们常问自己:这事只有大同有,还是可能全国都存在?”来自农业界别的侯丽委员分享经验,“比如我们调研晋北地区种业振兴的瓶颈,就不能只盯着本地,而要思考这是否反映了粮食主产区面临的普遍难题?能否以我们一地的生产经验,为全国的种植业提供经验?”
民盟大同市委会副主委陈玉霞则谈到了政策落地反馈:“国家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中小企业实际感受如何?我们组织盟员企业家深入走访,把最真实的‘获得感’和‘卡脖子’问题提炼出来上报,就是要为国家政策优化提供最鲜活的基层样本。”
据介绍,市政协自2023年开始每月初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7至10个重点选题,其中专业性强的选题,还会与相关工作领域委员进行精准“约稿”,让专业的人反映专业的事,确保了信息的质量和深度。
近两年,市政协对委员履职考评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大幅度提高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比重,明确了各专委会信息报送任务和考核标准,各专委会再把任务落实到委员个人。在市政协的示范带动下,各县区政协也采取措施调动委员积极性,改变了过去信息撰写靠骨干信息员和机关同志的状况,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兵团出击”的转身。
今年,市政协开展了一系列信息专题辅导,深入县区政协和民主党派机关进行“面对面”指导服务,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大家掌握信息采编技巧和方法。
会议结束时,一位民主党派信息工作者整理着满满几页笔记,其中“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9个字被特意圈出。窗外,夏日的阳光洒在古城的街道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正如一条条畅通的“民意直通车”,载着百姓心声,驶向城市治理的核心。(人民政协报记者王泳 通讯员 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