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夯实政协高质量履职根基——上海市政协倾力打造浦江纵横大讲堂学习平台

2025-07-15 10:02:22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4期 谢臻 张岩我有话说
0

  “收获非常大,我的一篇被市政协采用的社情民意信息,灵感就来自‘大讲堂’。”上海市政协常委尧金仁口中的“大讲堂”,正是上海市政协2024年6月18日推出的统一学习平台——浦江纵横大讲堂。

  “浦江”即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承载着上海走向世界的深厚底蕴;“纵横”意指博古通今、条分缕析的远见卓识。“浦江纵横大讲堂”(以下简称“大讲堂”)旨在打造立足上海、聚焦发展的高端对话和智慧碰撞平台。

  在“大讲堂”启动仪式上,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指出,市政协把学习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培养协商议政能力、提升服务大局效能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创新学习机制和平台载体,组织推动广大委员在深化学习中增强能力本领,更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24场学习活动,3000余人次参加学习,50多位主讲人和圆桌嘉宾发言,媒体平台点击量近百万次……一年来,紧扣中心任务加强学习,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大讲堂”以自己的创新实践,为政协高质量履职绘出新图景。

  紧扣中心求共识

  打开尧金仁常委建言思路的,是6月4日举行的“大讲堂”市政协常委专题学习会。会上,主讲人、市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王思政参加过9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他的报告回顾历史细节,纵观发展脉络,带着大家重温本市发展轨迹,让大家对规划的编制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个多月前的另一场“大讲堂”市政协常委专题学习会同样让委员感到收获颇丰。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快建设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主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工作局局长潘晓岗作了专题报告。

  “大讲堂”之“大”,不在于形式和规模“大”,而在于紧扣中心大局,聚焦“国之大者”,呼应民之关切。一年来,围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主题,“大讲堂”先后举办了四场常委专题学习会,每次都座无虚席,为委员更好知情明政、高质量建言奠定了基础。

  引领区建设、打造科创高地、聚智金融中心、提升文化软实力、工博馆新范式……围绕本市中心工作,政府、企业、专家、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探讨,为委员履职提供多维度的专业视角;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绿色转型……聚焦发展前沿热点,“大讲堂”让委员对新知识、新能力有了更好的把握……24场“大讲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系统讲授政协履职所需要的各类业务知识,努力使委员建言更加有方、有理、有效。

  “着眼政协服务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政协委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搭建匹配委员学习需求和履职重点的学习平台,就是打造浦江纵横大讲堂的题中应有之义。”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升内涵深度学

  一年前,全新亮相的浦江纵横大讲堂迎来了首位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锋。学习主题是当前最热的前沿话题——“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大脑’,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引擎”。更让委员眼前一亮的是,主旨发言后,钱锋与林忠钦、褚君浩两位院士以及全国政协委员邵驰、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贾廷纲展开了激情与智慧迸发的圆桌讨论。

  从学习内容、形式到方法,“大讲堂”将学习内涵建设不断引向纵深。为保证学习质量,“大讲堂”把遴选主讲嘉宾作为打造高质量学习平台的切入口,并作出制度安排:由各专委会结合年度履职计划,向本委员会委员征询意见,进行委员自荐或推荐,产生备选名单。一年来,黄震、钱锋、林忠钦、褚君浩、吴光辉等两院院士,单霁翔、周其仁、陆铭、刘元春、辛丽丽等各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庄木弟、周志军、潘晓岗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成为“大讲堂”的座上宾,为委员们带来一场场思想的盛宴。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2024年12月,“大讲堂”首次走进上海徐汇区,邀请人工智能专家结合徐汇漕河泾开发区的产业基础,为推动徐汇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添砖加瓦。

  紧扣区域发展特点深入解题,力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一年来,“大讲堂”联合本市各区政协,将资源向基层延伸。今年2月和4月,分别走进黄浦区、浦东新区,聚焦工博馆新范式和浦东引领区建设,三级政协委员和各界别群众代表“同台竞技”,推动市政协优质学习资源向地区辐射。

  “多级联动效果好,希望多举办类似活动”“时间还是有限,讨论的话题可预先征集”……市政协制作下发调查问卷,今年两场走进基层活动就回收了近百份问卷,听到了来自观众的建议和期待,走到了基层委员和界别群众的心里。

  协同联动聚合力

  “进一步增强市政协学习组织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切实形成学习成果共享的集聚效应。”“大讲堂”甫一推出,就把这一使命任务摆到关键位置,坚持至今。

  系统性、时效性的实现,集聚效应的形成,离不开一个“聚”字。“大讲堂”搭建了由党组、主席会议领导,学习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统筹指导、学习和文史委与相关专委会共同主办、《浦江纵横》杂志编辑部参与承办的模式,持续为“大讲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制度建设的保障下,“大讲堂”全新打造“1+N”架构,将原先分散在市政协各个专委会的学习平台汇聚到同一个系统中,每种活动在组织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侧重,满足委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委员讲坛”着力突出“委员讲、委员听、委员议”;“仲华讲堂”致力于提升委员国际视野;“常委专题学习会”围绕年度协商计划,呼应委员履职关切;“财经议事厅”聚焦经济金融领域热点,带着委员走到群众身边;“艺江南·海上名家讲坛”展现文艺界委员的独特魅力;“民族和宗教专题报告会”立足统战理论,画出最大同心圆……

  同时,探索与新闻媒体良性互动机制,借以扩大学习活动影响力,也是“大讲堂”划下的重要一“横”。2024年7月23日,“大讲堂”走进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聚焦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人民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实践与责任。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上观新闻、看看新闻等省媒均受邀参加活动,并做相关报道。“大讲堂”还与市政协发行的《浦江纵横》期刊紧密联动,激活了资源,实现了内容共享、联动传播。

  人民政协在学习中走到今天,也要在学习中走向未来。一年来,浦江纵横大讲堂正一步一个脚印,打响具有较强标识度、美誉度和知晓度的学习工作品牌,并不断激发出政协工作提升品质和创新创造的生机活力,助力推动上海政协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作者:联合时报社记者)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