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志愿之城”凝心聚力——天津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在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外卖骑手踊跃报名参加泰安道交警大队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人流密集的重要路口劝导市民杜绝不文明交通行为、帮助维持路口交通秩序;在河西区越秀路街,快递小哥取货送货的同时,肩负边工作边“找茬”职责,对单元小广告、健身器材损坏、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以“随手拍”形式发送至微信社区群,由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查收、高效处理,形成闭环处理责任链条……这是天津市采纳政协《加强快递骑手交通安全管理,推进城市文明综合治理》调研报告中关于发挥外卖骑手志愿服务作用建议的可喜成果。
近年来,天津市政协将助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履职重要内容,深入调查研究,深度协商议政,为提高全市志愿服务能力建言献策。
春风化雨润津门
天津市志愿服务起步早、基础好,和平区新兴街是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1989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协会。2008年9月,天津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志愿服务联合会。2017年12月1日,《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与全国《志愿服务条例》同步出台。
弘扬天津作为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传统,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推动天津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上体现政协担当作为。相关界别认真学习《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成立协调组织,典型引领、活动带动、凝聚基层群众力量等建议,为全市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志愿之城”建言。
近日,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审议协调小组工作规则,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以“百姓志愿 百姓实践 百姓美好生活”为主题,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社区是我家 美丽靠大家”“美丽海河 志愿有我”“文明交通 ‘益’路畅行”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示天津热情友好精神风貌和开放包容城市形象。
这正是市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委员建言和期盼的。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市政协要求相关专委会在履职中注重宣传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壮大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队伍,优化服务供给,打造服务品牌,积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言献策。市政协还注重用好调研成果,为天津进一步改进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建议。
“天津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306万人,志愿服务队伍2.6万余支,青年志愿者114万名,注册青年志愿组织3.9万个,亟须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力量在大城众管中的效能。”在靳融委员看来,要建立志愿服务相关部门的参与机制和协同机制,畅通部门协同和高效联动;进一步推动“志愿天津”“志愿汇”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和渠道畅通。“同时要加强系统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构建起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
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建议打造高素质青年志愿服务队伍,联合团市委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加强志愿文化宣传阐释,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体现到志愿服务工作各方面。团市委加强队伍建设,全市16区团区委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动各大高校普遍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街道、社区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增强基层志愿服务活力。定期举办青年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切实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书写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目标任务。天津市政协积极建言,助力市委、市政府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志愿服务力量纳入工作部署,加强理论研究与案例调研,总结成功案例和先进做法,为志愿服务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要在队伍建设机制、志愿服务路径等方面不断创新。”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郭书宏提出建议。
“要将实际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有机匹配,提升志愿服务的精准性。”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西青区政协副主席王晓红建议加强技能培训,孵化优质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调研组提出,要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培养,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包括发布、实施、督导、评估等流程的志愿服务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品牌项目、种子项目的梯度培养机制,逐步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要通过开展培训,让快递小哥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多熟悉社区工作的相关内容,激励更多青年‘骑手’成为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的‘能手’,为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农工党天津市委会调研组提出。
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天津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为活动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秋天我国将在天津主办上合组织峰会,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也将由天津承办,市政协将提升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纳入调研议题,深入社区、救援救助中心、志愿服务岗站等,听取青年志愿者志愿实践的故事,探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路径,建言构建“上合峰会﹢夏季达沃斯”双主场服务标准体系,为大会提供最优质、最完善、最热情的志愿服务。
共青团和青联界别提出管理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效能等建议,团市委目前已构建起“四级联控﹢模块调度”管理体系,形成由“志愿者工作部、各部门联络员、高校督导教师、志愿者骨干”组成的四级管理系统,以高水平管理确保高质量服务。针对不同赛会特点和岗位专业性要求,采取“理论﹢实践”培训模式,分阶段、分场景、分重点开展培训。同时,建立起“全周期保障﹢荣誉激励”双闭环机制,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志愿者人身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
市政协发挥共青团和青联界别优势,与团市委共同开展“社区青春行动——寸草心”青年志愿者“思想助老、文化助老、服务助老、健康助老、科技助老”活动,在全市5000余场助老活动中,共服务老年群体9万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3万余人次。
前段时间,天津市志愿服务组织“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市政协多年来积极参与爱心社帮扶困难大学生、特困单亲母亲、孤儿、孤寡老人、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支持爱心社开展“天津妈妈与新疆娃结亲活动”。市政协主席王常松表示,这是汇聚人间大爱,传递社会正能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广大爱心人士与少数民族学子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一心跟党走”的动人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