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促交流 共铸“中国心”——广东汕头市政协连续多年助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广东省汕头市政协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纽带作用,精心打造“我爱我的祖国”工作品牌,通过举办两岸乡亲新春、中秋连线活动;组织港澳同胞、师生代表与政协委员交流;组织港澳委员参加普通话培训等厚植家国情怀,传播爱国声音。
近年来,广东省汕头市政协精心打造“我爱我的祖国”工作品牌,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凝聚起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更好展现了人民政协的担当作为。
在“岭东同文学堂”旧址设立的“丘逢甲与汕头”展馆,是汕头市政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自2022年9月13日开馆以来,市政协连续3年组织香港青少年学生、香港教师和幼教工作者400多人次走进这里,开展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这里,汕头市政协出版的《丘逢甲与汕头》集邮品及连环画,让青少年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了解丘逢甲的爱国精神。香港学生袁海胜参观后表示:“作为香港青少年,我们要学习丘逢甲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传统节日是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汕头市政协发挥文化交流纽带作用,多年来坚持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南澳总兵府等地举办与台湾潮籍乡亲新春、中秋连线活动。
“很高兴在每年春节、中秋佳节都能与大家连线见面、互致问候,希望这个活动能越办越好。”“很高兴看到潮汕、看到家乡的发展进步,我们要继续多多交流。”在台潮籍乡亲“掏心窝子”讲话,大家在一声声“家己人”的问候中敦睦乡情友谊,推动汕台两地人缘更相亲、商贸更密切、交往更热络。
汕头市政协香港组召集人陈志明表示,“要实现爱国爱港爱澳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保证‘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就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为此,每逢传统佳节、重大节庆等节点,汕头市政协香港组、澳门组连续多年坚持举办各类活动,先后组织港澳同胞、师生代表等上千人次,邀请潮籍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作交流分享。学生们从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自觉地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争做爱国爱港爱澳新一代。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普通话对于港澳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汕头市政协坚持组织港澳委员参加普通话培训,学好用好普通话,自觉当好“推普人”。过去几年,普通话能力提升培训环节一直受到市政协委员们的好评。委员们表示,不仅自己要学好普通话,还会鼓励身边人使用普通话交流,在交流运用中增强文化自信,更有力地传播爱国声音。
汕头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负责人指出,组织普通话培训,旨在让港澳委员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港澳地区的“推普人”,用爱国之声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担当。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今年市政协全会期间,市政协专门组织港澳委员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国家安全法和国家安全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委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培训更加认识到新形势下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无小事”的理念,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为“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行稳致远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林仪 通讯员 杨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