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协独特优势 助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
近年来,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强化思想引领,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文化为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引领、注入强大动能。
一、深学文化思想,政治引领更加彰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创新打造“文心向党·倾情筑梦”党建工作品牌,修订完善分党组工作规则等制度,发挥委员会分党组“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形成了分党组成员引领学、委员互动交流学、支部集中跟进学的学习体系。加强对所联系界别委员的思想引领,创新“搭建一个凝聚共识平台、负责一项协商调研课题、举办一场特色主题活动、办好一件为民服务实事、健全一套服务保障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法,团结带领委员们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主办委员读书、委员讲堂、读书会,以及文史资料图书出版、书画展览中严格审核把关,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底线。推动“党建+履职”深度融合,以思想建设推动作风转变,促进委员会工作全方位提速、提质、提效。
创新学习机制,夯实理论武装。在学习内容上求深化,既邀请单霁翔、范迪安等名家到政协上“专业大师课”,又邀请省直部门主要领导为委员上“知情明政课”,让委员们进一步吃透中共中央精神、省委部署和省情实际。在学习形式上求创新,深化循迹溯源学、集体研讨学、读书自主学、走进群众学等,以学习型政协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相关活动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和主流媒体深入跟踪报道,并在全国政协相关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二、勇担文化使命,文史工作更加创新
以理念创新提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文史工作领域的落地转化,以科学理论指导推动文史工作选题、征集、研究、编辑、传播、利用等方面的理念革新,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以高水平的文史工作资“发展”之政、“文化”之政、“统战”之政,助推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机制创新聚合力。省政协党组把文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滕佳材主席先后带队赴福州、厦门开展专题调研,对推动构建新时代福建政协文史工作新格局提出具体要求,专门安排文史工作交流研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文史资料协作机制,广泛凝聚文史工作合力。
以载体创新激活力。推动省政协文史馆机构设立,并推动实体建设,系统梳理省政协发展历程,用心用情起草发展历程展陈大纲。创新推出“见福”系列文史资料,完成第一卷《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征编工作;高标准征编出版《百福具臻——福建工艺美术福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系列丛书、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系列活动特刊、论文集等。积极参与全国政协“三亲”史料征编,让港澳台侨、生态文明、抗日战争等福建文史资料进入全国视野。依托数字福建“政协云”,建设集数据处理与发布、征集与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史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文史工作成果。推动文史资料与邮资票品跨界结合,丰富了文史资料的表现形式。
三、助推文化繁荣,协商调研更加深入
选题求“精”。紧紧围绕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热点、焦点、堵点问题,向委员征题、请专家议题、由部门荐题、请党委和政府出题,高质量谋划调研课题,提升选题高度、拓宽选题广度、强化选题准度,让“政协所研”紧扣“党政所需”。如围绕“福”文化,文旅经济、海洋文化、社科强省、严复思想文化品牌等重点开展协商调研,积极助推打造文化传承发展的“福建品牌”。
调研求“深”。坚持问题导向、人民立场、务实导向,开展系列化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督查式调研、小分队微调研等,不断丰富调研形式。发动委员开展网络议政,积极向兄弟省市学习取经,让更多的专业委员、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基层代表参与进来,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力求研在深处、落在实处,不断提高调研质效。
协商求“效”。会前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建言献策材料,细致选定发言人选与发言主题。积极邀请课题相关的名人“大咖”、代表性人物视频连线或现场发言,例如“福”文化专题协商会邀请了文博大家单霁翔、网红达人“意公子(吴敏婕)”、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等,力争会议发言代表性强、覆盖面广、角度多元。会后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不仅通过政协渠道向党委和政府报送协商成果,还向省委政研室内参、核心期刊《发展研究》等投稿并被采用,部分成果被列为省重点课题“福建省‘十五五’发展思路研究”的子课题,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成果,部分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
四、扩大文化影响,凝聚共识更加有力
纪念名人聚人心。委员会以历史名人纪念活动为载体,通过“纪念一个人,团结一大片”。如2024年高规格举办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300多位境内外专家学者、严复后裔亲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配套举办的文物展、翰墨展等10项系列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活动相关媒体宣传视频阅读量突破2000万人次。两岸嘉宾纷纷表示,要以严复学术研究为纽带,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增进文化认同。
书画交流筑同心。每逢重大历史节点,策划主题书画展,如举办“大道同行 共襄伟业——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主题书画展,在翰墨传情中广泛凝聚共识。加强书画在港澳台侨团结联谊的作用,举办“翰墨香·闽台情”书画名家第一家园行主题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举办“群芳翰墨——澳门女子书画篆刻作品展”。16幅书画作品作为出访、外交活动赠礼,通过书画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凝聚共识。
文化惠民暖民心。积极践行文化为民理念,打造“圆乡村儿童钢琴梦”为民办实事品牌活动,向全省各地41所乡村小学捐建“圆梦钢琴教室”,捐赠钢琴282台,千余名海岛、山区的乡村小学生,得益于该项目开始接受钢琴学习。组织书法家送书画下基层,每年春节义务创作春联2000余副,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书香政协·文脉流芳”活动,每年向基层单位捐赠文史资料图书1000多册。同时,组织委员开展挂钩帮扶、志愿服务、捐资助学等活动,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反映群众文化诉求,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