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委员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安徽省天长市政协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珍视政治身份,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勤学习、善研究、勇担当,以高质量履职展现政协委员时代风采。”今年全国两会上,常委会工作报告对政协委员履职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政协把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有效激发委员履职责任感和积极性,委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健全党建体系,发挥党员委员模范作用。市政协党组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在认真抓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总支+机关党支部”四级党建组织体系基础上,探索在专委会、镇街政协联络组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同时在政协全会、外出考察调研和学习培训期间,成立临时党支部。从机关选派17名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功能型党支部党建指导员,对全市11个委员工作室明确党员委员为工作室负责人,配套建立学习、联系、活动等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委员履职有机融合,真正把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要求落实到委员履职的各环节、全过程。2024年以来,80%以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及大会发言,均由中共党员委员牵头调研撰写。
打造“书香政协”,赋能提升履职能力。制定《天长市“书香政协”建设暨委员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挂牌成立政协书画院,在机关和市区图书馆分别设立“书香驿站”“委员读书角”,为每名委员办理一张读书卡,倡导机关干部“月读一本书、日读一小时”,其他委员“季读一本书、年学一百分(指参加政协APP书院学习年积分)”。有计划安排委员任期培训,精心选定培训内容,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委员集中培训、日常学习的必学内容。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学习,组织开展了“贯彻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读书演讲比赛、“我与一本书的故事”读书分享、“我的履职故事”分享等多场活动,每年激励表彰20名“读书之星”。委员履职动力、水平明显提升。发挥委员特长优势,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开展“送春联、送书画”进社区、进企业、进警营活动,增强联系群众能力,扩大了政协履职影响。
搭建履职平台,激励委员互学互比。市政协探索搭建“专委会+联络组+工作室”三层级履职平台,将委员全部编入7个专委会、17个镇街政协联络组、10个界别委员工作室,并提出履职量化工作要求。以每年“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调研走访月”“参与信访事项百日攻坚行动”“五微”活动为抓手,引导激励委员围绕大事小事关键事,在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上建言献策,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委员履职有舞台。去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协商活动150余次,委员提交的《加强现代产业技能教育,夯实新质生产力底座》《推进新老白塔河水环境整治》等12篇调研报告、大会发言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81件提案和18件社情民意信息得到有效办理,《关于推动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建议》被安徽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专刊采用。
做好服务管理,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天长市政协认真落实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及省市工作要求,向市委申请成立了委员履职服务中心,配齐专门服务力量,统筹安排委员参加年度各类会议和视察考察调研等活动。编印业务知识问答“口袋书”,建立委员微信工作群,开通智慧政协APP,委员可随时上线学习、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交提案、提出“微监督”建议。出台制定《天长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办法》等17项管理制度,把各单位支持委员参加政协活动情况纳入考核内容,每年在政协全会上通报表彰25名优秀委员,每两年表彰一次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完善专委会联系镇街、委员联系村(社区)“双联”工作机制,注重发挥专委会主任、政协常委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委员把更多群众“愿望清单”变为“履职清单”,比如,李澍委员牵头组建的新老白塔河水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就是写好委员作业的一个缩影。全力支持特色委员工作室建设,着力打造“一委一特”“一镇一品”。2024年以来,分别由社法委、农业和农村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等牵头,新成立民主监督法院案件执行工作室、“协商禾作·新农人”农林界别委员工作室、“红色龙岗”政协委员文创工作室等4个,其中民主监督法院案件执行工作经验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秦栏镇探索的“社情民意‘码’上扫,急难愁盼马上办”做法被滁州市推广。
(作者:安徽省天长市政协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