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与探索丨强化精品意识 推动提质增效 ——安徽省政协以“十二有”标准引导委员提精提案

2025-03-24 16:38: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协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提出提案要更加注重质量,反映情况要准确,分析问题要深入,提出建议要具体。

  今年伊始,安徽省政协印发关于提精提案的指导意见,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提案工作进一步明确要求,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履职,高质量履职的重要抓手是提案。

  那么,如何引导提案者提出高质量提案?

  2024年10月,安徽省政协根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要求,按照全国政协第八次提案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全省实际起草提精提案的指导意见,并先后在全省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提案委分党组暨主任会议、集体提案征集座谈会等会议上,广泛征求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专委会、提案承办单位、部分省政协委员及16市政协和部分县(区)政协的意见建议。

  在今年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政协安徽省委员会关于提精提案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立即引发高度关注。

  “提案选题要精准,做到有大、有小、有焦点;反映情况要准确,做到有点、有面、有数据;分析问题要深入,做到有因、有果、有研判;提出建议要具体,做到有举、有措、有预期。”委员们对《意见》中关于提精提案的“十二有”标准印象深刻。

  “有大,指的是有大局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位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关切思考选题;有小,指的是小切口,做到一事一案,不面面俱到;有焦点,指的是靶向准,聚焦突出问题、关键问题、现实问题。”省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解释。

  在省政协委员王姝文看来,“十二有”标准,找准目标差距,建立标准体系,为撰写高质量提案明确了方向,操作性、可行性都很强。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安徽省委会副主委黄珍对此感同身受。她表示,“十二有”标准为党派提出高质量提案提供有力指导,推动了提案“提得好”,提高了建言献策的质量。

  事实上,明确且操作性强的提精标准,为提案工作的全链条都倾注了“助推剂”。

  “《意见》不但让提案‘提得好’,也让提案审查工作‘立得准’。”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在今年省政协全会的提案审查工作中,首次对1014件提案进行按内容要素打分。即对照提精提案“十二有”标准,每一个“有”打1分,每件提案满分12分。

  打分结果被作为提案审查的重要参考。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打分,对提案质量有了客观评价,对提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更精准的把握。

  而在承办单位看来,标准细化也让提案办理“办得实”有了更好的预期。

  参与提案审查的省文旅厅四级调研员赵王俊表示,在打分过程中,明显感到今年大部分提案建议更加清晰具体,针对性明显增强,这为提升提案办理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承办单位普遍感到,建议按照“解决什么问题、推进什么项目、完善什么制度、开展什么监督、增进什么共识”五种预期来提出,“势必会促进提案办理更具针对性”。赵王俊这样认为。

  为提高提案的整体质量,安徽省政协在广泛引导提精提案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如重点选题动态发布,重要提案重点培育,重要领域深入沟通等,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夯实提精提案的基础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提案提精也是安徽省政协持续优化提案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连续8年商请省委书记督办重点提案、开展人民政协成立75年来的安徽省重要影响力提案评选等活动,安徽省政协持续强化提案精品意识,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质量是提案的生命所系,不仅决定着提案本身的价值,也反映了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安徽省政协主席唐良智表示,要进一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全方位推进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把好的提案这个“有用之言”更好转化为“有益之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胡方玉)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