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聚焦·消费丨激发消费新活力 点燃内需新引擎(一)

2025-03-21 11:13: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编者按: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此前,《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陆续印发。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出了多项提振消费的具体措施。各地政协和委员也紧扣激发消费活力、有效扩大内需积极履职。

  天津市政协委员热议——创新商文旅多元融合新场景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要任务之首,凸显消费在国内经济增长中的支撑和引擎地位。

  天津如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市政协积极组织委员围绕激发消费活力建言献策,不少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纳入天津市陆续出台的《天津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关于促进和保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文件中。

  围绕天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树立大消费、大文旅、大商贸观念,创新商文旅多元融合新场景,扩大大宗消费,壮大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增效工作,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消费流通促进会会长沙恩水认为,要“打造旗舰、捕捉需求、用好互联网”,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消费能力,创新消费场景,做大做优服务消费。在他看来,“旗舰”要在市场中、竞争中、服务中起到领头羊作用。捕捉消费需求,就要精准覆盖市场需求,从消费能力、消费人群角度,在消费分化中进行消费分级,细分存量消费、增量消费,消费重点延伸到儿童市场、银发市场等。

  “要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才能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市政协常委、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持续关注激发消费活力问题,“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消费潜能。”赵长龙建议利用AI分析消费者偏好,面对不同消费群体,深耕细分市场,开发适老化产品、国潮产品等,技术赋能创新消费场景。

  游客到天津,必来西北角品尝美食。张玉刚委员提出进一步擦亮西北角民族美食品牌,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相关建议。市政协民宗委高度重视,纳入专委会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委员深入西北角地区深入调研,收集界别群众、专家学者意见建议,推动建议落实见效。红桥区政府积极采纳,拓展旅游承载空间,挖掘民族美食潜能,丰富游客便利设施,解决停车难题。特别是加强对西北角地区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环节的监管和培训,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

  以文化为魂,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唐荫光委员建议天津突出洋楼文化、海洋文化特色,提升消费辨识度,提炼城市品牌主题、城市IP矩阵,形成独特的天津城市品牌形象;刘研委员为天津打造核心城区智慧商圈献策,提出开展商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化运营,提升消费者体验;王晔委员围绕重塑天津商业地标,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记者张原 李宁馨)

  福建省政协——让更多人愿意买、买得好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

  从火爆的历史街区到怡人的福山福水,从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到繁忙的智能化生产线,从热闹的都市商圈到古朴的乡村小镇,“年味经济”“春日经济”等热度持续攀升,围绕六个多元场景、聚焦十大消费领域,福建各地文旅爆款频出,全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去年以来,福建省政协坚持向中心工作聚势发力,聚焦不断“上新”的经济形态、日益丰富的消费场景、接连涌现的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打造“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以政协之“为”服务发展之“要”,自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聚焦文旅消费升级的掣肘因素等266件重点民生提案,致力将一个个“金点子”培育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金果子”。

  今年年初,春节假后第一天,不少政协委员踊跃参加由福建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委员们与众多企业家代表围桌而坐,畅谈以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等热点话题,期待各方形成合力,让消费这个经济增长“主引擎”动力更足、动能更强。

  当前,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福建持续壮大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助力福茶、福酒、闽菜等“福品”消费。数据显示,2024年,福建享受补贴430多万人次,拉动消费近390亿元。今年,全省还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从参加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到参加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丁世忠关注的焦点一直不变,“要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特别是要创出更多闽货品牌,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发展新型消费;实施‘放心消费在福建’行动,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火起来、旺起来。”

  常年带领侨界青年赴宁夏开展消费帮扶的黄华春委员认为,促消费与惠民生紧密相关。尤其是面对如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趋势,既要有效降低消费成本,着力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底气,也要注重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充分激发消费意愿和能力。

  张澍楠委员建议,建立预付式消费资金监管平台,强化监管与打击力度,特别是对“职业闭店人”,建立公开曝光与联合惩戒机制,畅通消费快速维权渠道,进一步打造优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真正提振消费信心,激发经济活力。(记者王惠兵)

  重庆市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激发消费动能 营造“渝悦”氛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特别提到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自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来,重庆市坚持聚焦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布局品质消费载体,集聚发展特色消费品牌,融合打造多元消费业态,持续激发新型消费动能,全域营造“渝悦”消费氛围,消费市场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重庆市全国政协委员围绕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言献策。委员们呼吁,聚焦消费提质扩容,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着力,稳固消费提质发展基础;从加强创新政策支持、重点政策支撑、联动政策落实等方面着力,强化消费提质政策支持;从加强国际宣传推广、支持举办国际顶级消费活动、加强营商环境优化指导等方面着力,优化消费提质氛围环境。

  近段时间,随着“开往春天的列车”等文旅IP再度点亮重庆新一季消费场景,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高琳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将山水资源转化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消费竞争力。

  高琳表示,站在海外游客不断涌入的风口,在完善服务方面,要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加强涉外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愿消费;在营销推广方面,要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多方位展现重庆的非遗项目、节庆活动、都市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系统性提升重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建立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培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温涛看来,开辟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新空间,消费领域人才培育是重要抓手。

  温涛认为,一方面,要推动旅游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多元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智能传播推广和运营保障服务等核心模块的综合施策,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商科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传播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文旅商业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和国际化服务能力,让“老队伍”适应“新形势”,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筑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法治根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建议,完善消费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司法保障机制,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建立健全市场秩序信用体系,加强对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和信用监管,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制度,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记者凌云)

  浙江各地政协委员共话——丰富新场景 激发新活力

  在浙江,新春消费季成为2025开年大促节点,也是其打造消费新场景、助力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活动。相比往年,今年的新春消费季活动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品类更全,业态更加丰富,融合了商旅文体金融等各个业态。

  早上7点半,网红打卡地杭州文二菜市里热气腾腾、一派繁忙景象。文二菜市项目负责人、西湖区政协委员黄桂悦看着眼前从老百姓需求出发打造出的烟火气与时尚感并存的生活场景,无疑是欣欣然的。此前,黄桂悦带领团队学习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广泛深入调研,听取不同委员的意见建议。

  新的商业理念和经营模式,使得这个农贸市场不仅仅是一个买卖食材的地方,更成为文化交流和社交互动的平台,蓬勃烟火中也有“新鲜滚烫”的朝气与生机。

  消费需求在哪里,消费升级的市场就在哪里,谁能把握住“后浪”,谁就赢得了未来。围绕“增添城市‘烟火气’”“阿拉一起话消费”,宁波市政协已连续两年开展协商交流,其核心都是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共商对策。

  从夜经济到演唱会、体育赛事,从“悦己经济”到“村咖”出圈,从“有钱花”“敢于花”再到“乐于花”,如何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热点,委员们从不同侧面、不同维度阐述了大力提振城乡消费、增添都市烟火气的路径。

  提振消费信心、增加消费频次的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让市民有钱花,消费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宁波市政协委员俞挺认为,要破解当前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次是提升消费场景与空间,再次是想方设法让企业更有活力,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当前消费环境总体良好,但也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痛点堵点,近年来预付卡纠纷“爆雷”、老年人被骗购买高价低质商品,引发诸多矛盾。委员们建议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的打击力度,简化消费纠纷处理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同时改善提升消费基础设施,加强商业消费空间的优化升级,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市政协委员胡芳园对如何激发宁波消费活力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消费活力仍可以进一步挖掘,包括消费配套设施在商业运营中的接轨可以更顺畅,数字化运营程度可以更精准。

  “我们要放眼全球做宣传,用江南古镇讲好中国故事,扩大国际知名度。”在“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持续打响的当下,嘉兴市政协委员鉏惠良则建议要做好主城区旅游整体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引导,更好承接南湖景区外溢效应,深挖“两个文化”,激活主城区文旅一盘棋。

  浙江是市场大省,嘉兴是市场大市,毛衫、皮革、羽绒服、家居等门类丰富的专业市场是拉动消费的有生力量。2025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箱包、皮革、毛衫等产业优势,优化专业市场、步行街区业态功能,打造高品质工厂店集聚区。”对此,委员们信心满满,建议一个园区“抱团”做好一件毛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羊毛衫为主,兼顾生产四季服装。(记者鲍蔓华)

  河南省政协委员建议——消费“热起来” 经济“活起来”

  胖东来,从河南街巷中一个“小不点儿”糖烟酒店起步,到2024年营收总额近170亿元,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胖东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国社会巨大的消费潜力。

  “消费已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河南省政协委员王旭给出了一组数据: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6万亿元,同比增长6.1%,累计接待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超过10亿人次、1万亿元,消费支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王旭表示,消费是扩大内需最有空间和潜力的领域,为此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进一步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持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意愿、信心,乘势推动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立足河南实际,发挥人口、区位、交通、文化优势,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也是多位省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一家超市,奔赴一座城市。”许昌因胖东来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酒店、餐饮业消费增长,形成“商超﹢文旅”生态链。“这是文旅大融合阶段、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现象,意味着文商旅融合迈向新赛道。”省政协委员张祥宇认为,借助产业链构建文旅新业态,不仅能深化文旅底蕴,还能推动河南成为文化创新引领区。

  作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南在不同方向与多个区域发展战略相接,具有融汇天下、便利四方的优越条件。

  “河南发展枢纽经济具有优势,但仍存在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抓开放、优环境,锻长板、补短板,强平台、兴产业,畅通道、促融入,以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河南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上担重任。”省政协委员郝爱民表示。

  快递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物流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传导至终端消费品价格,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加实惠的价格获得心仪的商品,从而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形成良性循环。”省政协委员、省邮政管理局局长陈敬表示,要围绕助力提振消费,继续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导经营主体继续参与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构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保障双向流通渠道稳固、持久健康发展。

  今年,河南省委将“高质量推进河南消费大市场建设”课题交给省政协。省政协将其列入党组工作要点和年度协商计划,拟定工作方案,明晰研究方向,将聚焦消费经营主体、消费业态与模式、消费环境与政策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力争形成高质量协商议政成果,为省委决策提供有力参考。(记者王有强 靳燕)

  山东济南市政协——提振消费,泉城按下“加速键”

  “我们要将文化消费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一环,不断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丰富传统消费场所文旅业态。”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自山东省济南市的全国政协委员魏新如是呼吁。调研中,魏新发现各地正找准自身优势,整合文化资源,包装设计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

  济南已是蓄势待发。如何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消费新热点?济南市政协连续三年把这一课题作为重点调研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介绍,根据《2025年度政协协商计划》安排,市政协拟于4月份召开“扩大服务消费,进一步激发省会发展活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高标准筹办好本次会议,使协商范围更广泛、建言内容更精准、协商成效更显著,现在正面向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建议。

  早在去年8月,市政协就围绕“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助力消费扩容升级”开展月度商量。

  会上,市政协委员、山东小广寒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建军认为,要引进首店机制、国际化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让更多年轻人享受到更多元的服务。同时,他建议在本土品牌的培育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助推本土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国家政服务行业每年营业收入突破了万亿元,并且每年增速达20%,发展潜力巨大。”市政协委员、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平建议,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强化对家政管理人员培训,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如何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省政协委员、济南南郊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庆水认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提供普惠性服务项目,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让群众能普遍享受到养老服务。

  “要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流量平台,强化济南文旅方面的宣传。”界别代表、农工党党员张喜玲建议,要结合历史文化典故和文化符号提升济南文化IP。同时,还要打造一些沉浸式场景,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此前,济南市政协还曾围绕“培育消费新热点,激发泉城新活力”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紧扣“新热点”“新活力”主题,深入探讨交流,提出对策建议。委员们提出,要激发居民体育消费,以精品赛事引领消费热情,推动特色赛事、体验互动、商圈消费深度融合。要提升居民文旅消费,在城市更新中打造一批综合性消费地标,鼓励支持旅游景区导入演艺业态,挖掘济南市文化资源形成系列文创产品。

  委员们建议,要发展居民康养消费,丰富康养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体康养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康养济南品牌。要壮大居民数字消费,积极构建数字消费体系,培育数字化新兴消费体验场景。要营造消费新环境,提升城市烟火气,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市商务局、文旅局、体育局、城管局等部门表示,将认真梳理和充分吸收市政协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促消费”工作机制,培育消费热点,激发消费活力。(记者张文敬 通讯员 常忠)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