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汇聚力量筑同心

2025-02-11 10:23:05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3期 李海鑫我有话说
0

  越是重大历史节点,越考验集智聚力、携手奋进的能力。越是发展关键时期,越需要汇聚人心、众志成城的奋斗。

  翻开2024年的履职答卷,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紧紧围绕“往哪聚”“怎样聚”“聚得好”等共性问题,积极探索凝聚共识的方法路径,尽最大努力把更多人的“心”凝起来、“力”聚起来,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政治引领明共识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2024年8月7日至8日,自治区政协增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通过主题宣讲、发言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深学细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共识在会场内外凝聚,信心在每一个人心底升腾。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年来,自治区政协坚持以“学”字开篇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以“第一议题”制度为牵引,覆盖全体委员和机关干部的学习制度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以此为契机,自治区政协策划、组织了一系列聚识活动,强化政治引领,唱响时代旋律。

  ——协助自治区党委召开自治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对政协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就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召开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专题座谈会,几届政协委员欢聚一堂,共同回顾自治区政协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宝贵经验,展望美好前景;

  ——举办主题文艺汇演、主题运动会、北疆油画作品展等,表达对伟大祖国、人民政协的礼赞与祝福,激发了砥砺奋进新征程的豪情壮志。

  协商交流聚共识

  “历史悠久的我,文化灿烂的你,心相连,情相依,籽籽同心粒粒如意……”2024年7月14日,自治区政协机关常委会议厅里传出动人歌声,一首由包头市政协委员、基层干部创作的《火红的石榴籽》用通俗、质朴的歌词讲述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本次协商会议的主题。

  “我们在协商流程中特意设计了这一环节,希望营造互动、交融的气氛,让各方更好地增进共识,探讨办法。”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高志明说。

  2024年,自治区政协坚持把凝聚共识体现在协商建言的各个环节,在促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上下足了“绣花”功夫:围绕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等国之大者、区之大计、民之关切精准选题,在协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因地制宜召开调研现场会、协商会,走进群众既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又了解实情、博采众智;协商前普遍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通报会或开展专题辅导,为委员了解、咨询有关政策提供便利;协商过程中保证协商互动时间,鼓励委员和部门自由发言、回应;设立“协商民主青少年观察员席”“协商民主妇女观察员席”,引领各界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协商后重视成果转化,将意见建议落实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加强宣传报道,讲好政协履职故事,广泛传播正能量。

  耕耘不辍,必有收获。2024年,自治区政协所有协商报告全部得到自治区党政领导同志批示。“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调研报告被自治区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解为24条具体举措,交由党政部门逐项落实。围绕“加强矿山治理修复,探索支持第三方治理模式”开展对口协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吸纳协商报告建议,将修改《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列入2025年度立法计划……

  团结联谊增共识

  2024年7月1日,由港区自治区政协常委区健丽发起,全体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资助的“呼市爱心小家”正式启动运行。今后,来到呼和浩特看病的经济困难患者及其家庭,不仅可以在“爱心小家”享受到免费住所,还可以接受多维度帮扶,更好地安心治疗,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这只是自治区政协拓展团结联谊广度深度的一个缩影。

  2024年,自治区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作用,努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引领党派团体“动”起来。定期走访联络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全年立案党派团体提案207件、报送社情民意信息851篇,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优势、彰显才智。

  助推民族宗教“聚”起来。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展,吸引各族各界近7万人次观展。连续三年赴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同创共建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出版《内蒙古文史资料》,编纂《内蒙古宗教界拥党爱国历史佳话》画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招牌越擦越亮。

  加强团结联谊“热”起来。自治区政协赴港澳走访看望了17位自治区政协委员,为蒙港澳交流合作穿针引线,服务保障港澳友好社团为200多名内蒙古学生捐赠眼镜。

  促进文史工作“活”起来。建成自治区政协文史馆,共接待121个区内外单位、团体观展2390人次,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新闻宣传声量“响”起来。协助中央网信办、人民政协报社等深入开展“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走进内蒙古活动,推出报道40余篇。自治区政协工作得到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组织拍摄了内蒙古首部政协题材微电影《提速》。

  真抓实干促共识

  过去一年,自治区政协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中心、助力发展,融入中心、履职为民,切实用实干诠释担当、用奉献铸就业绩。

  满洲里市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季节性过敏疾患已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北京市政协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协联合调研组深入满洲里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纾解民困、协调推动。202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与满洲里市人民医院签订“京蒙协作重点专科建设”协议。自此,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正式成立,在过敏多发期来临前,为边城群众带来了福音。

  2024年,自治区政协持续巩固深化“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工作,与北京市政协不断健全完善协作机制,深化联动履职,通过一次次牵线助力、一个个项目推进、一条条真知灼见,进一步助推了京蒙教育协作纵深推进、医疗协作扩面提质、农畜产品销售再创新高、产业合作不断升级、文旅协作持续升温、科创协作多点开花。

  民有所呼,人民政协必有所应。2024年,自治区政协持续深化“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区各级政协委员参与调解案件18126件,是上年总量的3.2倍,调解成功11538件,成功率为64%,《人民日报》《法治日报》刊文点赞这一经验做法。

  2024年,自治区政协启动了政协委员参与信访代办工作,通过建立工作机制,组建工作队伍的强力推动,全区政协委员参与代办信访事项2982件,已化解2515件,成功率为84.3%。

  “一指用力”莫如“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方能行稳致远。

  2024年,自治区政协不断对外扩大“朋友圈”,积极参与共建“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座谈会机制,围绕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深入调研议政,与东北三省政协签署《东北三省一区政协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行动方案》,为不同层次的跨区域联动履职凝聚起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新的一年,自治区政协将持续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对接人民群众所思所盼,通过协商达成共识、通过共识凝聚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履职尽责的崭新答卷。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宣教中心《同心》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