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践行“三茶统筹”理念 书写茶叶发展新篇——陕西省商洛市政协协商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1-20 14:01:37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2期 李久敏我有话说
0

  茶叶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生态茶园时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商洛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迅速扩张,结构持续优化,品牌效应不断凸显,但要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做活茶文化,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践行“三茶统筹”新理念,推动商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陕西省商洛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聚焦“坚持‘三茶’统筹融合,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协商议政,为推动商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

  走进“三茶”统筹策源地:现场考察 求取真经

  “三茶统筹”是新时代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2024年4月份,商洛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赴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云南普洱市、陕西汉中市和安康市等地考察学习。

  考察调研组先后考察学习了茶园基地、加工车间、研发工厂等现场,深刻感受在政策引领、产业建设、文化引导、科技支撑、品牌效应、企业担当、先进理念、营销经营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学到了许多知识,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决心用实际行动凝心聚力推动茶产业一举成为商洛市践行“两山”理念的首位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

  建言做强茶产业:生态优先 产业赋能

  2024年5月,商洛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茶叶专家、茶企业主、涉茶部门和茶农代表深入协商讨论,建议要按照“种好茶、制好茶、售好茶”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为了加快推动商洛茶叶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商洛市政协调研组提出,要积极实践“三茶统筹”发展,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在“强基地、壮主体、保要素、建机制、宣品牌、促融合”六个方面着重发力,在茶园绿色化创建、标准化建设、市场化推广、品牌化宣传、茶旅一体化发展上狠下功夫,强化文化引领、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茶经济发展新局面。

  针对如何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市政协委员吴建军建议,要加快培育跨区域、多品类、长链条的综合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力。

  针对如何应对新式茶饮的兴起,市政协委员叶赟建议,要加强规划引领,促进业态融合,打造茶旅景区、茶旅小镇,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当地风土人情。

  针对如何提升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市政协委员张贤慧建议,应在建设绿色生态茶园和改造低产低效茶园的同时,注重夏秋茶的有效利用,实现茶园从“采一春”到“收三季”转变。

  如何破解拓展茶叶发展空间?市政协委员王昕表示,应树立“茶园景区化”理念,让茶园围绕景区调结构、出产品,让景区依托茶园提品质、出特色,谋划发展“森林康养+茶叶食疗+中医养生”,使春采新茶、夏悟茶道、秋植茶苗、冬品茶宴变为现实。

  …………

  委员们积极协商议政、交流认识对策,为商洛茶产业发展谋良策、开良方。

  助力厚植茶文化:茶旅融合 文化聚力

  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西北农业学院的张淑珍来到商南县,演绎了“南茶北移”的故事,创造了在北纬33°生产茶叶的奇迹,改写了中国茶叶的栽培史,实现了商洛茶产业“从无到有”里程碑式的飞跃。

  53岁的刘保柱是见证商洛茶叶发展史的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总经理,他从“茶奶奶”张淑珍手里接过接力棒。他说:“我们按照茶旅融合的思路,完善茶园现代农业设施,增添旅游、茶文化元素,增强乡村旅游的体验感,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在茶园附近配套建成现代化茶楼1座、静雅自助品茶室4间,开发全面化、沉浸式体验径山茶文化的茶文旅路线,深受游客及爱茶人士欢迎。”

  商洛市政协委员、镇安县政协主席杨清平就是积极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其中一员。他说:“象园茶有着近400年的历史和文化,‘象园·印象’茶文化体验中心已在象园村建成,第30辑政协文史资料——《镇安象园茶》的出版更是赋予了象园茶更深的品牌价值。”

  目前,商洛市现有茶园面积已达61.8万多亩,年产量1.18万吨,累计认证茶叶“两品一标”23个、GAP认证2个、名特优新产品8个,打造区域公用品牌3个、产品品牌25个,5个企业品牌和5个产品品牌入选陕西省农业品牌目录,“秦岭泉茗”已成为全省六大名茶之一。

  赋能创新茶科技:提升品质 科技支撑

  茶科技为茶产业增添了新动力。走进商南县双山茶叶基地,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基地内茶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实现了全程闭环式监管,还可以实现茶园状态实时更新、手机实时监控以及远程操作。

  市政协委员章荣瑞说:“商洛茶依靠科技从枝头一片嫩叶,到全市一张‘名片’,实现了从‘小茶叶’到‘大茶业’的华丽转身。”

  调研结果显示,商洛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茶产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提高新建茶园质量,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标准化的改造提升,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6个,新建改造茶园2.86万亩,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15.4万亩、有机茶园11.5万亩、绿色食品茶园5.1万亩。

  “商洛茶产业的未来在哪里?就是做好‘三茶统筹’。”市政协委员王晓斌建议,应组建茶叶技术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探索建立茶叶精细化加工、标准化管理。

  市政协调研组成员、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齐昌提出,应加强校企合作,成立市茶叶研发中心,组建专业化茶产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和茶叶区域性实验站。

  谈到茶叶衍生品的研发,市政协委员、茶企代表刘海锋建议,应定向制定优惠政策,激励茶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新工艺,积极借智研发茶业衍生品,切实把优质原料变成优势产品,填补空白,提升价值。

  茶叶既是朝阳产业,更是富民产业。今后,商洛市政协将持续在做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上下功夫,用心用情写好“三茶统筹”融合发展的商洛新篇章。

  (作者:陕西省商洛市政协秘书长)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