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两份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到同一个关键词——智慧农业。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张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推动农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发展智慧农业是利用精准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破传统局限,推动农业从粗放向精细化、数字化生产转变,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张慧如是说。
在张慧看来,智慧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把数字技术、智慧模式与农业深度融合,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施药,科学检测温湿度、光照、土壤,既可以使农产品质量更优产量更高,也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智慧农业面临一些难点卡点问题。”张慧表示。如,技术层面技术集成复杂。智慧农业涉及多领域技术,其集成应用尚不完善,技术兼容性与协同性差,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数据质量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环境复杂,传感器数据易有误差,且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不同来源数据在格式、精度上存在差异,难以有效整合分析,不利于精准农业模型建立和优化,也影响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利用和决策分析。再如,人才层面专业人才短缺。智慧农业需要农业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此类人才缺口大;农民能力不足。多数农民对数字技能与知识接受能力有限,缺乏智慧农业设备操作和维护知识技能,影响智慧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最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农业的成本问题,张慧告诉记者,智慧农业的设备和研发成本高。高端传感器、智能农机具等设备价格昂贵,农业企业和农民购置成本高,限制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研发需大量资金,中小农业企业负担过重。同时运营和维护成本高,设备维修、软件升级、数据管理等工作需额外费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企业和农民的负担。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张慧建议:一是加强技术研发与集成。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攻关,突破农业传感器、智能决策算法、农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瓶颈,提高技术精准性和可靠性。同时建立创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中的深度融合,比如主要作物种植精准化、设施种植数字化、育制种智能化、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通过平台开展试验和示范,优化技术组合方案,形成适合不同地区和农业生产类型的智慧农业技术集成模式。
二是培养与引进人才。发展专业教育,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课程涵盖农业科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内容,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传授智慧农业设备操作和维护知识技能,内容简单实用。建立农民技术能手示范机制,带动更多农民接受和使用智慧农业技术。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就业,吸引和留住智慧农业人才,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三是加大政府补贴与扶持力度。政府增加对智慧农业设备购置和技术应用的补贴,对购买智能灌溉设备、农业传感器等给予补贴,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智慧农业企业发展,减轻企业研发和生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