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接轨“大农业”——甘肃省政协聚焦农业现代化议政建言
精耕细作的小农生产和稳定有序的乡村社会,构成了我国农村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农户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农业大省,甘肃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保小农户不掉队,成为一道“必答题”。
按照省委安排部署,今年下半年,由甘肃省政协农业委牵头组成调研组,围绕“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省内外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并与有关部门同志进行座谈研讨。
日前,甘肃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10位政协委员、县(区)负责同志、基层农户和企业代表作发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委员们进行深入交流互动。
省政协委员、甘肃农垦集团董事长张懿笃认为,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为小农户“确实权、颁铁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导小农户自愿通过村组内互换并地、土地经营权退出等方式,参与土地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小田”变“大田”。
省政协委员、天水市政协主席王燕建议,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在生产、技术、产品、资本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开展不同行业或跨区域联合,组建一批联合社做大做强。
临泽县委书记张辉在发言时介绍了临泽县的经验做法,临泽县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公司73家,由公司牵头来统筹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吸纳当地专业合作社参与分工,统一管理,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干成了众多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事。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关键途径,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省政协委员、金昌市政协副主席姜玉成认为,要大力推广“服务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模式,发挥村党支部党建引领的作用,由村“两委”成员带头入股,壮大村集体经济资产。
“针对目前农村‘空心化’和土地‘零碎化’问题,建议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方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托管的形式进行统一经营。”来自基层的环县西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小兵说。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占军认为,要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乡镇设立农机服务站,统筹开展集农机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培训等于一体的服务,积极引入智能化播种、施肥等技术。
……
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村信用社联社等部门负责同志从政策保障、人才培育、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了积极回应。
“各位委员在发言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可操作性的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将认真研究梳理,深入细致分析,充分消化吸纳,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为‘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应邀到会的省政府副秘书长何继飞说。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省政协主席庄国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甘肃,都对我省农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职能优势,持续调研视察,加强协商成果转化运用,提出更具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为农业强省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