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市政协“院坝协商”助力产业发展 “土疙瘩”换来“幸福笑”
走进云南省文山市红甸回族乡山药市场,“红甸山药展示馆”几个字映入眼帘,坐落在两层小楼里的展示馆,正在向一批批客商展示着红甸山药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展示馆对面干净明亮的加工车间里,一条崭新的山药预制菜加工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它将红甸山药加工成一袋袋保健食品、即食食品和即食饮品,送往广州、深圳等地的餐桌。
红土地里的“土疙瘩”,换来了红甸乡各族群众洋溢在脸上的幸福笑,而这些成果源于今年3月文山市政协组织召开的“让红甸山药红起来亮起来·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院坝协商”议事会议。会上,委员们围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助推山药产业发展”“推动水利设施助推山药产业发展”等7个方面开展了协商,为红甸山药产业发展提出了“七项支撑保障”。
会后,红甸回族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州委民族团结工作队指导下,大抓山药等产业提点扩面、提质增效,初步形成“山药打头、肉牛+货运互补”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以山药产业为主导,吸纳447户农户加入山药种植合作社,建设山药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带动全乡种植并辐射带动平远片区周边稼依、平远等乡镇种植山药,群众预计增收4.5亿元。
完成红甸乡山药预制菜加工项目建设,以山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即食食品和饮品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链”格局已具雏形,预计年均销售额达4000万元。
以肉牛养殖为重要支撑,全乡肉牛养殖存栏10000头、年交易量5000余头,预计销售收入7500万元。在此基础上,打通优质农特产品外销运输“最后一公里”,初步统计红甸籍从事货运物流大型车辆500余辆,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预计实现年收入1亿元以上。
文山市政协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通过协商议事,用‘院坝协商’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