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六尺巷” 天地一脉宽——安徽省安庆市政协“三位一体”建设工作纪实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古城内的六尺巷。诗书照壁前,总书记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汲古言今,总书记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近年来,安庆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全面推进“委员工作室(界别活动室)、社情民意信息站、协商议事厅”三位一体建设作为破解“两个薄弱”、推进“两商衔接”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界群众有事好商量,实现一线协商活动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打通了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把履职服务为民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交出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更好服务人民的“安庆答卷”。
因势而谋乘势起
应时代之变迁,扛时代之重任。安庆市政协以改革创新精神赋能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把“谦和、礼让”的六尺巷传统文化精神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融入到“两商衔接”中,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安庆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政协名片。
市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调研指导,明确目标要求。通过召开主席会、推进会、现场会等不断深化认识,加强研究部署。主席会议成员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工作指导。制定“任务书”“施工图”,抓紧抓实“三位一体”建设不放松,始终把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坚持全市一盘棋,基本建立起“主席牵头抓总、分管主席分片联系、专委会定点指导、政协工作联络组和界别召集人具体落实”的市县协同工作机制,保证了“两室”的规范建设和作用发挥。
深入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加快培育“点上标杆、线上示范、面上样板”,引领带动全市政协“三位一体”建设质效全面提升,力争“全国创品牌、全省争一流、全市做贡献”。
这是期待,更是目标。
夯基垒台积厚势
建设“三位一体”平台,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答案在一次次学习交流、履职实践中愈加清晰。
确定“扩面发展是基础,规范管理是保障,提质增效是目标”总体要求,重点在扩面、规范、提质上下功夫。
明晰“四站”功能定位。锚定“社情民意信息站、委员群众联络站、学习提升加油站、双向发力工作站”功能定位,努力将“两室”建设成为委员在界别、到基层“双线”履职的新平台。
构建“三位一体”主要框架。全面推进“委员工作室(界别活动室)、社情民意信息站、协商议事厅”三位一体建设。
推进“两个全覆盖”平台架构。初步实现区域性委员工作室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性界别活动室覆盖联系市县两级政协所有界别;建立健全委员工作室联系村(社区)工作机制和界别活动室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保证委员开展活动的有效性和经常性。
打造“宜协商”履职品牌。在协商中传承六尺巷精神,巧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初步形成以“宜协商”为总领的“1+10”协商品牌体系,协商品牌亮点纷呈。各地还将“协商议事厅”搬到田间地头,灵活开展“板凳会”“荷塘夜话”等现场协商,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协商就在家门口。
推进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发布全市统一的“两室”铭牌和“宜协商·协商议事厅”“社情民意信息站”标识,编发规范化建设标准,规范张贴设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二维码、建立健全台账,持续推动全市“三位一体”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
创新开展“全员入室”。将2772名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就近就地“全员入室”,落实工作任务,常态化开展“微建议、微服务、微协商”活动,实现委员“身入、心入、事入”。
亮点纷呈的“品牌矩阵”构建起来,“三位一体”平台的活力迸发出来,“一室一品”“百室争艳”渐成风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两室”381家,覆盖了全市153个乡镇(街道)、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及皖河农场。
履职为民谋福祉
2022年以来,全市“两室”先后开展“微协商”活动2000余次,提出“微建议”4100余条,开展各类便民“微服务”8000余次,助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900余起,建成“委员书吧”200余家,组织委员读书活动1200余场,形成社情民意信息1200余篇,其中5篇得到了省委书记、省长批示采纳,解决了一批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共同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
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站”作用,听民意知民情。乡镇(街道)设立“社情民意信息站”,村(社区)设立“社情民意驿站”,线上线下相结合,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如:太湖县江塘乡委员联合工作室在各村(社区)设立社情民意驿站,同时健全“上报下转”的社情民意信息办理机制,让社情民意码上提,民生诉求即时知;大观区农业农村界别活动室收集反映一大批“农情农意”,助推解决了一批“农事难事”,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
发挥“委员群众联络站”作用,惠民生暖民心。着眼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老百姓普遍点赞“政协很近、委员很亲”。如:怀宁县“育建花开”教育界别活动室聚焦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开展品牌志愿服务活动48次,惠及群众达千人;潜山市妇联界别活动室实施“界组”联动,举办家政技能培训班14期,“小家政”托起大民生;迎江区孝肃路委员工作室搭建“邻里帮帮团”等平台,帮助解决小区垃圾清运、楼道感应灯维修等难题20余件。
发挥“学习提升加油站”作用,强素质促履职。推进书香政协延伸至“两室”,加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训,不断增强委员的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如:市政协少数民族界别活动室举办“民族知识大讲堂”,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岳西县包家乡委员工作室募集2000册图书充实委员书吧,常态化组织委员读书交流活动,同时免费对外开放;望江县“融聚力”委员工作室以读书研讨交流成果向媒体供稿,充分展示学习成效。
发挥“双向发力工作站”作用,纾民困解民忧。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围绕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开展“微协商”、助力“微治理”,帮助解决跨区域、跨领域难题。如:桐城市“六尺巷”委员工作室以“六尺巷”礼让文化为引导,坚持把六尺巷工作法融入矛盾调解全过程,成功协商化解了小区业主停车难、村民建房纠纷等问题;大观区龙山路街道“荷塘夜话”挖掘“荷、莲”文化内涵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探索形成“合和”治理理念。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市政协从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助力基层治理的角度,找到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结合点,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诚如安庆市政协主席章松所言。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