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进城落户记——福建省政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侧记
“到城里头去。”
进城,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承载了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是他们的期盼与向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农民进城生活。
然而,城虽进,扎根却很难。如何让进城路更“平坦”?让回乡路不要“断”?让农民们落户更落“心”?近日,福建省政协围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召开本年度第二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及农民代表面对面、心贴心,齐谋良策,共商良方。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公平,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省政协主席滕佳材如是说。
深入一线打开调研“新格局”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16%,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从10年前的60.8%提升至2023年的71.04%,位居全国第9。如今,全省多地已实施“零门槛”落户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门槛逐步降低。
“但是,从地方政府层面看,有的地方还是没有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一体设计、统筹推进;从社会层面看,买房难、租房贵等问题仍旧突出;从自身层面看,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一技之长,难以稳定就业。”在调研中,省政协调研组不少成员对此深感忧虑。
此次省政协协商课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要求,调研过程历时大半年,先后组织深入江苏、浙江两省和福建省九市一区,展开“体验式”调研、“小分队”调研、“蹲点式”调研,奔赴乡间车间、直接入户进厂,共召开座谈会26场,与千余名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形成了“调研协商结合、宣传解惑一体、委员专家互补”的新格局。
“要加强组织领导、政策供给、示范引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解决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现实问题。”协商现场,省政协副主席黄玲代表课题组从“离得开”“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四大方面同步提出建议,呼吁多措并举,让农业转移人口更安心、更放心、更暖心、更舒心。
多角度助解“进城落户”后顾之忧
时至今日,“市民化”,不仅是户籍的变动,核心是使这一群体扎根城市、融入城市,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真正拥有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
“解决进城落户农民的后顾之忧,主要是健全非稳定就业农业转移人口农村户口迁出权益接续机制。”对此,省政协常委陈晓东建议,可推广漳浦县经验做法,将非稳定就业的“农转非”人员认定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续享受补贴补偿、土地承包、宅基地建房等政策。
“要乐业先安居,身安才能心安。”在省政协常委林澄看来,当前全省正在加快推进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建设,要进一步放宽农业转移人口申请公租房准入条件,适当提高公租房租赁补贴标准,让农业转移人口有一个舒适、理想的居住环境。
与此同时,多位委员结合各自岗位和工作实际,从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不同角度畅所欲言,力助“新市民”唱好进城落户记。
一一听取与会人员发言后,赵龙充分肯定此次专题协商的成效,要求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充分吸纳,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并以积极的政策支持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建设更加友好、更有温度的城市,让农业转移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城市、以城市为家。
滕佳材表示,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锐气和韧劲,紧扣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系列重大举措,持续围绕影响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他们最关心的就业、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现实问题协商建言,为党委政府决策施策提供参考,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