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效度
党的二十大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战略高度,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并专门强调要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目标,进一步指明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协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履行政协职能的重要途径,探索用平台贴近界别群众、用主题联结界别群众、用服务感召界别群众、用协商团结界别群众、用成果赢得界别群众、用品牌汇聚界别群众,构建了“政协在身边”“委员在身边”“联系在身边”“服务在身边”的新生态,拓展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一、用平台贴近界别群众。坚持以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身边群众为主旨,以“学习交流的载体、联系群众的纽带、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为定位,以“让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触角更深入、目标更具体、重心更接地气”为目标,大力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建站建室”的1.0阶段迈向彰显界别特色、促进整合、提升可及性的2.0阶段。一是推进界别型委员工作室建设,聚焦主题和对象,彰显界别特色,发挥委员的专业优势。如铜陵市围绕“专精特新”,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室、“铜商‘铜’议”委员工作室等,推进“一室一品”。二是整合不同类型委员履职平台载体,加强功能衔接与融合,促进委员履职平台载体的充分动转。如安庆市推进“委员工作室(界别活动室)、社情民意信息站、协商议事厅”三位一体建设,形成社情民意收集反映、矛盾问题协商化解、建言资政成果转化落实的工作闭环。三是推进“两商衔接”,将委员“下沉”到基层、力量汇聚到基层,提升联系和服务的可及性,使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助力社会治理。如合肥市政协搭建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社区协商议事厅”,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通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二、用主题联结界别群众。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专项联系,问题指向更鲜明、实践效果更突出。我们聚焦党委政府重视、界别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度高的“大主题”——如“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谋划推进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大问题、“微主题”——如民生热点、治理难题,引导委员带着问题联系界别群众,增强了委员履职的组织性、专门性、专业性和界别群众的回应性,提升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质量。
三、用服务感召界别群众。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不仅仅要通过调研考察收集社情民意,更要突出服务功能,及时有效地回应界别群众所需所想所求,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委员履职能够获得界别群众支持和认同的关键。我们积极引导委员发挥专业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在服务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和广泛凝聚共识工作。如太湖县迎江区政协医药卫生界别活动室、健康宜城政协委员工作室、太湖县政协医药卫生界别活动室常态化组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送医下乡”活动,既为基层群众提供了高质量医疗服务,也密切了委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
四、用协商团结界别群众。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不仅仅要倾听民意、收集民意和表达民意,更需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特色优势,宣传和阐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和自觉行动,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增合力,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双向发力。近年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和远程协商,以及各类“微协商”在江淮大地上蓬勃开展,政协协商服务国家、地方和基层治理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协商团结功能更为凸显。
五、用成果赢得界别群众。协商见成效、反映有回应、问题可解决、矛盾能化解,唯此,委员履职才能赢得界别群众的认同,凝心聚力才能真正实现。一方面,引导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倾听呼声,通过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把他们提出的问题、表达的意愿、创造的经验反映上来,提高建言资政的民意代表性。近年来,省级层面收到和采用的社情民意信息数量稳步提升,2023年收到的社情民意信息达3866篇。另一方面,开展有组织的专题民主监督行动,赋予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更多监督职能,让协商与监督相融相促,推动协商成果的转化和反馈。近年来,省政协在全省层面精心谋划和组织开展专题民主监督,形成省委书记督办省政协重点提案、以月度专题协商会为平台开展议政监督行动、以民生工程实施情况为切入口开展视察监督、依托“四级委员在行动”开展专项监督行动、依托长三角地区政协协作履职机制开展联动监督行动、依托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机制开展社情民意监督行动、依托“微建议”履职平台开展委员微监督行动,以及“暖民心行动”民主监督共8项行动,有效推动了各类问题难题的解决和落实。
六、用品牌汇聚界别群众。品牌的功效在于传播政协协商文化,推进委员履职载体建设、凝聚委员认同,扩大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着力围绕省级“皖美政协”品牌建设,结合地域文化和地方治理实际,我省打造了一批党政需要、群众欢迎的区域性协商品牌,形成了如合肥市“有事好商量”、芜湖市“请你来政协,有事好商量”、滁州市“协商‘亭’好”、安庆市“宜协商”、铜陵市“同您协商”等构成的“皖美政协+”品牌矩阵体系。
七、用组织引领委员履职。加强党建引领,通过建立委员党小组,构建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机制,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委员管理和履职中的全覆盖,以党建链条传导动力,以党建力量持续激发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全员入委”,将委员全部编入相应的专委会,提升委员履职的组织性,依托专委会平台和界别纽带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履职工作,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
(作者: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安徽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