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面对面一线协商 实打实为民服务

2024-10-08 15:39:09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19期 李诗我有话说
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湖北省襄阳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改革创新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打造“襄约来商量”工作品牌,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推动政协事业创新发展。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展“襄约来商量”活动610余次,助力解决一大批民生实事,湖北省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现场推进会在襄阳召开。

  阵地在基层

  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搭建政协在基层开展协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履职平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协商阵地共建。整合政协组织和基层组织资源,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记录、有档案、有展示、有效果的“六有”标准,在条件合适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协商议事室,推动2660余名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全部下沉一线议事,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解决基层政协基础工作薄弱和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增强基层组织用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和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

  二是治理资源共融。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政协的“专”和基层的“实”结合起来,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彰显基层干部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长处,起到“1+1>2”的效果。推行“三级书记抓协商”工作机制,在开展“襄约来商量”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参与率达到100%,丰富了党建引领政协协商、促基层治理的“襄阳实践”。

  三是多元主体共商。按照“谁有问题谁来,谁能回应、解决问题谁来”的原则,确定协商议事的主体,吸纳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以及群团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参与进来,共商共促基层治理。在事关社区治理的协商活动中,邀请“汉江社工”“草草义工”“绿色汉江”“蓝天救援”等公益团队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作用,使协商建议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协商在一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以“襄约来商量”活动为载体,组织委员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在一线开展协商,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一是深入经济发展一线。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堵点和痛点,深入企业车间开展协商,及时反映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努力提出更多“金点子”和“好办法”,为经济发展聚合力、增动力、添活力。围绕“强化产销对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组织委员到企业开展一线协商,5名委员当场与企业达成产销对接意向,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二是深入社会治理一线。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热点问题,深入社区开展协商,宣传政策、增进共识,帮助党委政府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深入乡村振兴一线。聚焦乡村振兴中的关键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协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发展产业方面牵线搭桥,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献计出力。

  服务在身边

  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一是议群众“身边事”。找准协商的切入点,从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公共空间等群众身边小事做起,激发群众参与协商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油烟扰民、快递进村、危桥改造等问题,在问题现场开展协商,有关部门当场答复办理,群众拍手称快。

  二是让群众“当主角”。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协商达成的共识,及时向群众通报;采纳的协商建议,及时跟踪回访反馈;最终落实的效果,交给群众来评判,群众不满意的,再调研、再协商、再落实,直到群众真认可、真满意。在协商顺安山社区老年食堂建设的过程中,群众讲诉求、委员献良策、部门想办法、社区出主意,最终找到了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解决了3700余名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做群众“贴心人”。着力把协商成果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成果,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开展一次协商、解决一类问题、惠及一方百姓。政协委员在襄州区黄集镇彭梁村调研时,听到村民反映农机数量不够,担心影响小麦收割,就联系市县有关部门在田间地头开展了一次协商,农业部门迅速与周边省份联系,协调投放7000余台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有力保障了夏粮收获、农民增收。

  (作者:湖北省襄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