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建平台 基层一线连民心——甘肃省临泽县政协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提高联系群众能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甘肃省临泽县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总体部署,将委员工作室作为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重要平台,在产业链上布局建设委员工作室,引导委员向产业链汇聚、在行业前沿服务群众,形成了工作室建在产业链、委员力量聚在产业链的鲜明特色。
一、科学布局建平台,产业链上设支点。聚焦界别群众。结合产业链是界别群众集聚链、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实际,将全县重要产业作为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最佳切入点,将委员工作室作为更好发挥委员作用的突破口,为委员搭建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平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选好领衔委员。选择业界知名度高、号召力强、服务群众热心、有单位依托、矢志于行业发展的委员作为领衔者,在玉米制种、葡萄酿酒、红枣加工等产业,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建起13个工作室,形成覆盖全县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的委员工作室格局。打造工作团队。按照界别相近、业务相联的原则,通过双向对接,为每个工作室加盟3—7名委员,并吸收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加入,形成涵盖行业、贯通政产学研的团队,为更好联系服务群众、助力产业发展延长手臂、增强动力。
二、强化保障建机制,规范履职增活力。围绕解决“联系谁”“如何联得上、联得实”“谁来推动”等问题建机制、抓协调,推动委员工作室积极履职。一是完善设施保障。坚持因地制宜、资源统筹,按照有固定场所、有办公设施、有职责制度、有人员信息、有活动记载、有工作成果和标识统一的“六有一统一”要求,逐个健全完善软硬件设施,指导设立委员信箱、公布联系电话等,为委员工作室更好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创造条件。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出台《政协委员工作室管理办法》,明确工作室为党政分忧、为民生代言、为发展助力的宗旨定位和宣传党的政策、联系界别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推动行业发展的基本任务,鼓励各工作室积极开展联谊、交流、研讨、洽谈等活动,经常与界别群众沟通联系,广泛凝聚人心、传播共识。三是健全指导机制。建立“一对一”联系指导机制,由包抓联系的主席副主席和专委会对委员工作室进行逐个调研,与工作室领衔委员和加盟委员充分协商沟通,现场办公帮助理思路、定措施,制定年度活动计划,为委员工作室常态化、特色化开展履职活动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三、常态履职延触角,行业前沿显身手。各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团结、引导、服务界别群众,不断增强界别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是广泛凝聚共识,做党委政府的好帮手。定期召开行业发展形势研讨会、年度发展计划座谈会、先进技术培训会、委员界别活动等,及时协调业界思想行动,引导业界抱团发展。面向界别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以及行业发展战略,根据业界群众所需精准推送政策,帮助政府落实支持政策、实施发展战略。二是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做界别群众的代言人。利用界别群众集聚的契机,深入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用心感受界别群众急难愁盼,留心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再通过工作室集体会诊梳理,将一个个涉及部分人、个别企业的个体问题研究归纳为涉及界别群众、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将群众关注关切的问题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具体建议,通过政协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及时提交,得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三是服务民生解难题,做界别群众的贴心人。各工作室融思想政治引领、化解矛盾纠纷于日常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界别群众中积极开展解疑释惑、聚同化异工作,以界别作用助力社会稳定。张文有、蓝吉江、贾进等委员创建的委员工作室,经常组织开展“爱心帮扶”“点亮微心愿”等公益活动,为界别群众纾困解难、理顺情绪,以实际行动暖民心、聚人心、筑同心。宋海燕委员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就提交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护眼灯民生工程的建议》等6件提案、14件社情民意信息。
四、建功立业当头雁,促进发展勇担当。委员工作室的建立,使委员的责任担当、思想境界、修养格局显著提升,履职活动也由紧盯个人“一亩三分地”向放眼产业链、服务一方面、推动全行业发展转变,真正树起了可信、可期、可敬的新时代政协委员形象。一是助力发展当先锋。建在产业链上的委员工作室,以推行差异化发展的共识行动解决了同质化竞争造成的行业发展内卷。董伟委员工作室牵头成立了临泽红枣产业技术联盟,助力红枣产业抱团发展、特色发展,并带头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让临泽红枣这一传统产业再现曙光。从事企业服务的杨福委员工作室,主动顺应广大创业人员和企业界群众期盼,甘当中小微企业孵化器,成为企业的好帮手、政府的好助手。从事特色种植的委员牛旭章,依托委员工作室,应邀担任新成立的村集体公司和镇商会负责人,当年就带领公司创收134万元,将镇商会创建为全省“四好”商会。二是创新引领树标杆。建立在行业前沿的委员工作室,积极在业界走在前、做示范。刘建玲委员工作室,加强业界同行的联谊交流,积极开发“丹霞宴”等地方特色美食,打造了“甘州名吃”“刘姥姥”等餐饮品牌,推进了全县餐饮服务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徐明理委员汇聚文化人加盟工作室,开发出一批特色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创作了《枣乡情深》《幸福临泽遍地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调以及《请到枣乡临泽来》《高老庄招亲》《猪八戒背媳妇》等情景剧,助推全县文旅业态不断丰富。
(作者:甘肃省临泽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