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动态

探寻延津小麦的高产密码

2024-08-08 10:33:25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探寻延津小麦的高产密码 

  本报记者 王有强 靳燕

  《人民政协报》 (2024年07月03日  第 04 版)

    近日,中原农谷东区(延津县)种业高质量发展暨院县共建小麦单产提升“延津模式”现场会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召开。国内众多农业知名专家齐聚延津,见证该县高产攻关田实打验收,究其高产背后原因。

  经过现场实打验收,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塔铺街道通郭村两个测产点小麦单产分别达到875.2和874.3公斤,再次亮相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新榜单。本报记者近日深入延津县实地采访,探寻“中国第一麦”的高产密码。

  “延津模式”破解小麦优质高产密码

  延津县从1998年开始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在打造小麦全产业链过程中,曾连续创造7个全国第一和3个全国唯一,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第一麦”。

  延津县的小麦之所以这么“牛”,首先得益于延津人在小麦高产创建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延津模式”。

  延津县最早创建了小麦标准化生产的“五统一”模式,即统一种子、统一施肥、统一喷药、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其后又推行了“四专”模式,即专种、专收、专储、专用。

  经过多年的“深耕”,延津县逐步形成小麦优质高产的“延津模式”。“这一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模式,核心技术主要是‘三个改变和三个增加’。具体来说:一是改变春节前不喷施农药的习惯。在小麦三叶一心期(小麦播种45天左右),温度10摄氏度以上,喷施防病抗倒抗冻促分蘖复合剂,增加有效分蘖,个体会增加分蘖2-3个,这是增加亩穗数的关键技术。二是改变返青拔节期追施尿素的习惯。尿素受低温限制,10摄氏度以下,需7-10天从酰氨态氮转化为氨态氮才能被小麦根部吸收,温度高了易烧苗,且利用率低。改施硝基硫酸钾肥,不受温度限制,不需转化,24小时可直接吸收利用,且抗盐碱、保肥保水,可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三是改变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量少量小的习惯。由200克/亩增加到400克/亩,这样能合理补充营养,促进小麦快速灌浆,防止干热风,增加千粒重。”当地农业专家李开信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三个改变和三个增加”实际上是三项科技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亩均增产200斤以上,增收300元左右。延津县拥有100万亩小麦耕种面积,该项技术每年可为延津增收3亿元。

  “‘延津模式’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面积提升作物单产的有效举措。”李开信说。

  “种业强县”打造小麦优质高产“芯片”

  粮食安全,种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延津县积极推进“种业强县”计划,力争把延津变成全国小麦繁种、育种及小麦新品种展示基地。截至目前,延津县以小麦种子为主的持证企业13家,年经营小麦种子数量在5.2亿斤左右,种子基地面积在50万亩左右,县内种子基地面积达25万亩。

  记者获悉,13家种业企业有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其中经营业绩较好的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2023年小麦单品种郑麦136销售量达到1.45亿斤,刷新了单品种销售量纪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10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延津县培育筛选出最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新麦26等14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现在全县建有80万亩高标准农田,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小麦主导产业地位在延津县日益巩固。

  “现在全县规模以上小麦收储企业51家,小麦年加工能力突破70万吨,已形成以优质小麦为‘头雁’,‘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以及‘从种子到种植、到收储、到加工、到餐桌’的完整产业体系。”陪同采访的延津县政协副主席王宇东向记者介绍。

  “中原农谷”推动小麦优质高产“双提升”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在新乡市筹建“中原农谷”,以建设国家农业创新高地为引领,以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种业和粮食产业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中原农谷”“一核三区”中面积最大的东区,延津县主要承担小麦全产业链布局、创建优质小麦新品种种植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打造国家优质小麦产业创新高地,发展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推动重大创新平台、涉农项目、产业基地在本地集聚。

  近年来,延津县委、县政府不断总结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提出了单产和品质的“双提升”计划,其后又制定了“双高计划”,即:亩产小麦达到1800斤,玉米达到2200斤,努力实现亩产双吨粮目标。

  延津县在生产实践中制定的“双提升”和“双高计划”,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河南省委“打造现代种业强省”、新乡市委“推进中原农谷建设”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延津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擦亮“中国第一麦”招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延津小麦优质高产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