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联通”按下“加速键”——广东省政协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记事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为粤港澳大湾区“A”形交通主骨架补上关键的“一横”。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如火如荼,而如何加快推进规则机制对接的“软联通”,成为激活粤港澳大湾区棋盘的重要一子。
时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广东省政协党组把“加快规则机制‘软联通’,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确定为专题协商议题。2月以来,全国、省、市委员们深入大湾区各市,积极探寻粤港澳三地规则制度的最大公约数,努力把制度差异转化为发展动力。
探寻最大公约数
今年5月,广东发布第二批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落地实施、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湾事通”助力“三地同城、无感跨境”……一个个“小切口”带动了湾区的“大变化”。
目前,大湾区群众对于“软联通”的感受如何?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带着问题,广东省政协联合广州、深圳、珠海市政协开展跨专委会、跨界别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6月,调研组在数字政协平台组织了省、市政协委员在线讨论。大家坦言,三地在法律体系、规则规制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客观差异,对实现“软联通”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省政协常委雷彪建议,要制定中央、省区、地市三级审批流程,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调动各级部门积极性、创造性,层层压实责任;争取中央进一步给予立法支持和放权赋能,为湾区构筑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赋予湾区更多自由改革权限。
“从实践角度看,希望大湾区的‘软联通’倒逼湾区城市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统一高效的政务服务。”惠州市政协委员张文丽建议,收集梳理“软联通”卡堵典型案例,选取试点项目,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调研,组成专班进行攻坚试点,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梳理,将问题解决方式上升到制度创新层面,实现一个项目解决一类制度。
在调研中,委员们还了解到,由于粤港澳在政府机构设置、业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在机制衔接业务对接上可能面临“一对多”“官方对民间”等复杂情况,给三地有效沟通协作带来一定困难。
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余剑春建议加强粤港澳三地民间商协会的协作交流。“这些民间商协会比较活跃,并且有一定影响力,通过民间商协会的协作交流和对接,有利于梳理和发现三地‘软联通’存在的行业性和领域性问题。对于一些在政府层面难以直接操作的改革措施或设想,可以通过三地民间商协会先行先试,再由下而上推。”
7月9日,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省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代表、省政协委员纷纷就此议题建言献策。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建立粤港澳三方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开展授权立法研究,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关权限,为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机制“软联通”,最重要的是人的互融互通。在委员们的积极建言推动下,从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到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一项项民生举措不断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助力大湾区提升人才一体化水平。
然而,部分已出台的“软联通”政策由于执行不到位,实施效果不及预期。以人才赴港澳签注政策为例,尽管该政策在某市有6万余名潜在受益人,但实际办理者仅有1000多人。对此,调研组建议,可借鉴APEC商务旅行卡模式,设立粤港澳人才卡,简化签注和审批流程;放宽大湾区内地九市体制内人员赴港澳邀请函、人数、天数等审批规定……
2023年,广东省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三年要实现湾区统一身份证。“相信湾区统一身份证对于民间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意识认同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让每一个在湾区生活与工作的个体都能真正地亲身感受到湾区一体化的政府服务,这让人特别期待。”省政协委员刘琼雄这样说。
从湾区走向世界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湾区规则机制“软联通”之路越走越宽。要让大湾区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需要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要大力推进‘湾区标准’建设,在国家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创新符合国家标准又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人力、产品、规则、供给、仲裁标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湾区内资本、产业、科技、人才、数据和服务的有效流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调研中,惠州市政协委员杨旭波如是说。
省政协常委曹志伟建议,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力量,由政府搭建平台,三地的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磋商,拟出各项互认互通标准或认证后,经政府审核后实施,加快相关工作的进程。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标准作为连接各国经济、技术、文化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哪些“湾区标准”能担此重任?
省政协委员李青对加强湾区标准话语权深有体会。她认为,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目前尚缺乏公认国际标准的新兴领域,粤港澳三地要共同参与国际标准与治理规则的制定;对于数字经济、低碳经济等已有国际公认高标准的领域,要以相对容易对接的行业标准作为切入口,逐步推进、扩大范围;对于“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新兴领域与传统优势领域,三地应联手制定高水平“湾区标准”,加快推动“湾区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孙斌则认为,要率先构建粤港澳数字贸易规则框架,推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地标签识别等国际互认,积极参与全球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行业服务规则标准制定。
7月9日的专题协商会上,关于如何加快推进“湾区标准”走向的共识也越发清晰。大家一致表示,要利用港澳的国际化优势,积极推动三地同步对接CPTPP、DEPA等全新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立大湾区对接国际高标准联盟;推动三地携手参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国际高标准制定。
随着“软联通”的推进,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有更多“湾区标准”走向世界,成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