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开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局面
坚持 “三化”强推进
全力开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局面
张贵龙
近年来,高邮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省、扬州市政协部署要求,切实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践行“一线工作法”、用好政协话语权的重要履职渠道,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当作重大项目来抓,在提高编报质量和促进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不断推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量高质优”。
一、推动工作制度化,打造政协履职“金钥匙”。一是抓组织体系,一张网全面覆盖。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席会议成员“挂图作战”,建立1名副主席牵头、1名专委会副主任主抓、6名机关工作人员分工联系、全体政协委员参与的“1+1+6+N”的网络体系,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专门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今年扬州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第一期刊登了扬州政协委员、我市政协主席撰写的《关于完善“阳康”后中考体育考试的建议》。二是抓工作机制,一条龙压茬推进。每年年初召开工作部署会,每月机关办公会“人人汇报”“会会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情况分析会,半年召开协调推进会,年底召开总结表彰会,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抓队伍建设,一盘棋统筹力量。政协换届后,及时组建信息员队伍,加强与党派团体的联系合作,在相关职能部门、各阶层人士中聘请23名特约信息员,每年动态调整。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列入政协委员培训计划,定期向委员发放学习资料、提供选题参考。
二、提升工作精细化,当好精雕细琢的“工匠人”。一是坚持高起点,校准选题的角度。坚持精品意识,不仅重视录用率,更重视在推动工作中的重要性,努力做到信息渠道与多方收集共享,信息选题与民生热点共振,信息内容与中心工作共鸣。按照“站位高、落点实、切口小”的要求,围绕党委决策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潜在问题的“堵点”,精准选题,及时下发每月信息约稿要求,一对一出题目、理思路、分任务、定时限。二是抓住闪光点,突出研究的深度。完善专委会与委员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在确定选题后,快速组织专班深入调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提炼,用“照相机”和“放大镜”认真研究、点对点打磨,在把握准确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生动、鲜活、富有特色的语言,不断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实用性”。三是紧扣关键点,强化审核的力度。建立社情民意信息专题审查机制,及时对社情民意信息进行会审、签发,在把好专业关、事实关和文字关的同时,重点把好政治关、政策关、责任关,力求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有高度、有深度地发表真知灼见,使建言有方向、献策有分量。
三、落实工作长效化,吹响服务保障“冲锋号”。一是做到广泛撒网,实现由单一渠道向全面反映转变。在政务服务大厅建立集协商议事室、委员之家、社情民意联系点、城市书房“四位一体”议事厅,定期收集民情民意。依托乡镇(园区)协商议事室,设立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站,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线下渠道延伸到基层、连通到群众。积极探索电子信箱“收”民意、互联网上“淘”民意、联系群众“听”民意、基层调研“访”民意等,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与信息员保持频繁联络,及时发放参考选题,发放样稿借鉴,互相启发点拨,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信息的广泛性。近期,我市政协编报的一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单篇采用,获得全国政协领导批示、国家部委主要领导批办,实现社情民意信息新的突破。二是争取部门支持,实现由简单收集向综合处理转变。各委办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定期与对口部门特别是有领导担任委员的部门沟通联系,注重把政府职能部门的调研、视察的成果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市政协办公室联合农业农村局撰写的《基层反映春耕备种过程中遇到新问题亟需重视》,被扬州市政协采用。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实现由注重数量向量质并重转变。不断加强培训学习,采取以会代训、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上课辅导等方式,提高信息员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完善“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工作机制,对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列为市委对乡镇(园区)党(工)委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市政协专委会和履职小组年度评先评优紧密挂钩,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机关人员和委员年度考核中占比超40%。 (江苏省高邮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