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米”
本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连日来,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开展“亲近自然·感受亲情”关爱聋儿志愿服务活动,让残疾儿童更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通过观察、倾听、感知、品尝以及触摸世界,感受美好生活。“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天津各级残联组织的最大愿望。”天津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2021年底,天津市持证残疾人37.5万余人。一直以来,天津市残联组织多措并举关心帮助残疾人生活、学习和健康,保障残疾人生活、教育、就业权利,用心用情用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米”,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民生。近日来,天津市残联会同市委宣传部、教委、人社局、财政局、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启动“就业优先、平等共享——残疾人就业活动”,助推3年内实现1.5万名残疾人就业,营造起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就业帮扶措施,制定“天津实施方案”和“天津市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若干措施”;通过“残疾人专场网络招聘会暨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推介会”“残疾人就业政策直播宣讲”“手语直播带岗活动”等,助力残疾人就业。
与此同时,天津各级残联还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5月5日,某小学四年级的自闭症学生家长向天津市残联求助,希望帮助协调学校允许家长继续陪读孩子上学。天津市残联有关同志了解情况后,马上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5月8日上午,学生家长就得到学校同意陪读通知。他们兴奋地说:“残联帮我们家解决了大难题!”
目前,天津市登记注册的盲人按摩场所248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盲人按摩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遇到了客源减少、停业防疫、租金工资照付等难题。天津市残联及时召开盲人协会负责人、盲人按摩经营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深入盲人按摩场所实地调研,细致宣讲相关政策,向有关部门协调反映情况,共同寻求解决良策。同时还组织发动16个区残联启动助残工作应急机制,做到举一反三,确保广大残疾人经营压力降到最低。
天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坚持走近残疾人,进村入户为残疾人提供助听器验配、健康检查、康复咨询、惠残政策宣传等服务。此外还他们通过多种方式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掌握残疾人辅助器具筛查技能。
据了解,今年天津市残联已接待处理残疾人各类来电来访1300余件次,都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残疾人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天津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