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广东省政协委员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招
高水平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本报讯(记者 林仪 揭春雁)“要实施‘关键人才猎头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造业企业家要有家国情怀,科学家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体系,在‘产学研用金政’的整体创新生态建设上出实招”……近日,来自科协、科技界、经济界、教育界的广东省政协委员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招建言。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是“国之大者”,对广东而言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牛保庄委员建议,要实施“关键人才猎头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梁琦委员则说,要提升制造业精密制造能力,培养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人才,将智能化和精密制造人才培养放在“大国工匠”的重要位置来考量。马於光委员建议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注重创新精神培育、科学素质教育、科学人才培养;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强化人才培养,从科学共同体角度,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使命感”是委员们频频提及的关键词。李震霄委员说,要以使命为导向,强化高等人才的使命感,鼓励高等人才勇担国家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包定华委员也说,科学家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科学家、科学工程师等创新主体在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问题中,要发挥示范作用。包定华还提到,制造业企业家要有家国情怀,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家纷纷建言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我们要重视基础工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工业基础研究,给予符合条件的科研平台、基地长期稳定的支持;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基础研究中的突出领域纳入基础研究支撑体系。”陈新委员说。
“要通过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打通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之间的壁垒。”包定华说。
如何统筹全省的力量,不断提升广东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易文杰委员建议,构建广东省、市、县三级产业大脑,提升政府对全省产业链的治理与服务水平。由政府主导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融合企业侧和政府侧,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实现产业治理数字化、产业上下游协同智能化、产业服务平台化,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支撑。
牛保庄则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施差异化的“一地一供应链环节”“一地一供应链指标考核”政策,利用梯度差异型的地方政府考核指标,鼓励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通产业信用链,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料流的三流合一,保障供应链稳定,服务好中国市场和世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