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高山的致富路
冬日里,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白交祠村部广场前,合作社电商展示中心里人头攒动。顺着广场往周围望去,崭新的路灯、干净的水泥路、房前屋后整洁的绿化,和村里被加固修缮过的老石头瓦房相映成趣……既体现了这个高山小村的传统风貌,又诉说着这里发生的变化和村民生活的富足。而距白交祠村不远的军营村,也同样展现着一幅生态优美、百姓和乐、乡村振兴的优美图景。
变化始于老区山区村改造,嬗变则源于乡村振兴。30多年来,两个山村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守望高山的致富路。
党建引领致富有路
11月29日,位于同安区军营村、白交祠村的同安高山党校迎来了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3期3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研修班的学员。大家在田间地头接受别开生面的党课教育,在乡村振兴一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6年4月7日,厦门市、同安区两级党校高山教学点(以下称:高山党校)在军营村、白交祠村的小学分别揭牌成立。以“山上戴帽,山下开发”为理论指导,以“滴水穿石”精神为动力,以精准扶贫、“四在一线”“四下基层”等为课程内容的特色高山党校课程,让这个福建省首个边远山区村党校教学点,成了全国各地广大党员干部来闽政治学习的必访点。
党校办到高山上,教授请到家门口,学员深入田间地头,百姓获得双丰收。同安高山党校不仅让来到这里的党员干部群众学得深、悟得透,同时也成为带动两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1年3月,初心使命馆矗立军营、白交祠村口,一张张高山村变化发展的对比照片,一个个由亲历村民讲述的故事,通过文字、影像、实物再现等形式,生动展示了“两上高山情缘”和两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一步步脱贫发展的足迹。目前,这一省、市、区高山党校教学点已开办1139个班次,培训学员39583人次,接待来访党员、干部、群众超百万人次。
青年返乡创业如潮
今年40岁的村民苏银坂曾经是外出打工一族。他还记得,小时候的军营、白交祠是厦门海拔最高的贫困村,上万亩光秃秃的山地、数百亩稀疏贫瘠的茶园、破败的村庄一度让人看不到希望。但如今,山复绿、水复清、设施齐、保障全,村居换新颜——军营、白交祠变了。
家住九龙溪畔的军营村村民高水银自2015年7月在村里率先开起了农家乐,之后又办起了民宿。借着乡村旅游市场火爆的有利契机,他的民宿和农家乐生意每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苏银坂也在自家门口开起了农村淘宝店,成为军营村茶叶、地瓜、蜂蜜等农特产品的展销平台,每每旅游大巴进村,他的小店总是门庭若市。
村子好了,受益的不仅仅是村民,还吸引了那些已经走出大山的青年。2020年,青年高志云回到军营村,开了一家名为“军营86号”民宿。“家乡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给了我更多的信心。”高志云说。
军营村民苏海亭原本有着自己的事业,但2020年,他毅然加入返乡创业的大军中,在村中挂职党支部副书记,策划并直接参与“饮水思源”矿泉水上市。白交祠村民杨财穆则返乡搞起了电商直播,如今他正策划将“智能茶馆”引入白交祠为村里增加收入。
2020年,军营村村民人均收入41665元,村集体收入72.9万元;白交祠村村民人均收入41280元,村集体收入63.76万元。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们聚在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里举办座谈会,共话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金点子,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