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近悦远来,推动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2021-11-09 09:47:53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正式亮相上海“四叶草”,今年进博会的举办有着极为特殊的背景——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加之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剧烈,打乱了很多国家经济复苏的节奏;另一方面,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发展格局正在贯穿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各个环节。

  以此为背景,结合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历程,展望全球知名企业如何持续利用进博会平台唱好自家大戏,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以外贸领域“老兵”的身份,接受我们的专访。

  至今犹记得,当年签下100万美元出口订单时的喜悦

  记者:我们期待分享一些您与外资外贸结缘的故事,并以此谈谈您所见证的,我国近年来对外开放的历程以及这些历程带给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机遇。

  周汉民: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3周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0周年。

  1978年,我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本科学习,以国际贸易为专业。大学毕业实习,我去了上海丝绸总公司,协助一位老外销员进行与中东地区的中国丝绸出口谈判。这场谈判极为艰辛冗长,最终我们拿下了100余万美元的出口订单。记得当时我打印几十份订单用的打印机非常简陋,常常出错,但我内心的欢愉溢于言表。

  1987年,我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是以《关贸总协定与美国相关法律在反倾销、反补贴规制中的竞合》为题进行研究的。我选择这一题目时,国内对于关贸总协定几乎没有一本专著,观点论文更少之又少,当时的学术界对此的基本定论是——关贸总协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富人俱乐部”。由此可知,我撰写这篇论文的艰辛程度。而我当时的信心来源,是1986年我国正式提出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1987年时,我的母校还不具备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意味着我要在本校做预答辩,之后再到对外经贸大学做正式答辩。在母校的5位预答辩评审委员会导师中,就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对外贸易领域著名专家的汪尧田教授。当时,已年届七旬的汪教授正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筹建“关贸总协定上海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运转要面临的困难不算少,比如研究课题跨学科专业、基本没有资助和人员编制等,但一批学者还是自觉地组织起来,希望以此为平台,为中国复关入世献计出力。中心建成后,汪教授担任这一中心的主任,他培养我,让我来出任常务副主任,大家一路走来历经千辛万苦。总结来看,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为关贸总协定最后一轮谈判(即乌拉圭回合)的最终文件进行翻译,以此为国内普及相关知识和法律条文填补空白;二是推动了汪教授和我任共同主编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论》《世界贸易组织总论》的相继出版;三是进行了许许多多场次的专题讲座。

  这是我与国家外资外贸发展结缘的往事。可以说,入了这个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从大学毕业任教到在政府部门工作,到在世博会申办、筹备、举办各个时期的忙碌,直至今日,我始终自觉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伴前行。

  “入世”2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接近30%

  记者:今年是中国加入WTO20周年,当前,经济全球化承压,我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更肩负着促进各项规则事业创新规范的使命。从某种角度说,我们自己也要突围,特别是结合“双碳”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我们的压力真实存在且任务艰巨。在此背景下,您认为中国新征程上的新作为、新担当应如何体现?

  周汉民:当年,中国加入WTO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狼来了”,现在看,中国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深刻改变中国和影响了世界,给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001年是“入世”元年,当年中国GDP为10.9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已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098亿美元,2020年达46463亿美元;2001年,中国利用外资为468.8亿美元,2020年达1443.74亿美元;2001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2000亿美元,2020年底这一数据为3.2万亿美元。

  “入世”2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是美国、欧盟国家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同时,我国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更低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这说明中国能够,也应当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2017年1月,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总统,既而掀动逆全球化狂潮,构筑贸易保护主义恶劣氛围,企图阻挠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登高望远,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始终坚守多边主义原则,高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大旗,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世界经贸规则的改革和创新上发挥重要作用。10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应该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为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供政治指引,坚持其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保障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发展空间。要尽快恢复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推动世贸组织第十二届部长级会议取得积极成果。”这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世贸组织作用的高度重视,我国入世20年,最好的纪念就是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维护者,我们将同各方一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巩固全球贸易基石。

  当下,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经济继续中高速发展同时,认真履行2020年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做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艰巨任务。现在看,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方向只有一个——我们要在新征程上有新作为,就要坚持用更大的对外开放倒逼更深层次的对内改革。以“双碳”目标实现为例,从今往后,在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量还要逐年下降,这是一对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唯有改革:首先,我们要对化石能源结构进行深刻改革,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第二,我们要在工业发展中坚持走效益为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第三,我们要继续秉持与世界通力合作的精神,将数字经济时代绿色能源革命、产业革命甚至是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落实到经济建设中来;第四,我们要特别关注全民“双碳”战略目标的普及,以及生活方式需要做出的重要调整。

  总之一句话,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全民行动,我们是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做到“双碳”目标引领战略调整的。

  进博会要让大家近悦远来,努力促进展品变产品

  记者:第四届进博会已经开场。在您看来,要让境外展商在中国唱好全球贸易大戏,我们该推进哪些方面的工作,又应特别注意些什么呢?

  周汉民:进博会是我国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等多重愿望于一身的国家行为。今年的进博会颇具特色,比如展览规模更大,国别结构更好;展商质量更优,展示水平更高;展区设置更前沿,专业化程度更高等。

  同时,与往年一样,进博会是多重维度相结合的载体:一是国家综合展、企业商业展、虹桥论坛相结合;二是货物、技术、服务贸易的三合一;三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说,进博会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聚焦第四届进博会,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使大家近悦远来,流连忘返;第二,努力促进展品变为商品;第三,要通过进博会让更多海外企业熟悉、喜爱中国市场,通过进博会展示我国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以及不断趋于美好的人民生活。

  总之一句话,中国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本报记者 崔吕萍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