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外的高校心理咨询师:留恋也挣扎
记者面前的心理咨询师雨山(化名)说起话来自信笃定,很是能让人产生信任感。她曾在国外学习多年,回国后执着地投身于心理咨询行业。但最近一次见面却让记者很是不解,她居然加入了另外一家公司做销售。问及原因,“钱!”雨山解释说,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培训的高投入的工作。疫情期间咨询工作受到了影响,雨山不得不寻找另外一份工作借以来养活自己和家庭。尽管如此,选择坚持在心理咨询行业的雨山,依旧在多家高校中做心理咨询。
所幸雨山的父母和爱人鼓励雨山坚持,他们坚定地认为:“国家的发展对这个行业有需要。”
教育在线:您觉得普通人有没有必要学点心理学知识?
雨山:任何人都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甚至我觉得公共传媒应该尽可能地普及一些心理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会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和理解旁人,也能在一些时候帮助自己规避一些有潜在危险的人,比如垃圾人,或者被洗脑。我知道在欧洲一些国家,比如法国、荷兰,会在新手妈妈怀孕初期普及一些基本的母婴知识和儿童心理学知识。我在上本科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选修至少一门心理学方面的课程。
教育在线:普通老百姓平时说的垃圾人用你们专业的术语怎么说?有什么苗头需要要警惕?
雨山:生活中,我们其实很少会对外用这类术语。当今社会报道的垃圾人常常不自知,但身边人、单位或社区的确需要警惕。比如当你发现身边的人有捏造事实而不自知,记忆出现严重偏差而不自知,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进行发泄,甚至有的会在前一天还是朋友,第二天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反目成仇;再比如在没有任何实际根据的情况下,怀疑自己被跟踪,感觉有人要伤害自己或自己的家人。
教育在线:您说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本身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从统计的职业范围看,心理咨询师都是个高危行业,心理咨询师面临的压力通常会是什么?
雨山:简单地说有两个层面的压力,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压力,其中包括经济压力和专业学习成长性压力,经济压力主要就是新人咨询师来访个案少,个案价格低,个案成功率低,这是直接的收入和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专业学习成长的压力:新人时期专业学习需要的时间长,包括督导、个人成长咨询以及专业知识培训这些的开支和时间投入对于新人而言都是挺大的压力。
以上是现实层面的压力,另外就是精神层面上的压力:分别来自职业发展和职业特性。说到职业发展就要提到刚才的个人成长咨询,新人需要找到资深且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先来给自己做心理咨询,这一步有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咨询师的流派是否和自己相同。这一过程不仅要看新人是否和自己选择的流派相匹配,还要面对咨询分析后对自我的理解和接纳。这是来自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性带来的压力就更大更复杂了。来访者将自己最隐私的部分拿出来和心理咨询师进行讨论,无论是否是新人,心理咨询师都要面临一定的压力就是无法理解或者无法面对来访者的问题,比如自杀、自残、自虐;比如非常见的性癖好;比如施暴、性侵、虐待、霸凌。这些来访者可能面临的问题,拿来和心理咨询师讨论,他们不会一上来就讨论这些,他们会先试探,而这个被试探的过程,咨询师就要承受着相应的压力,而且是每一次面对同一位来访者的时候,都要面临这样一次试探。因为一般的心理咨询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一般至少也需要2-3次初始访谈,到后面根据访谈了解的内容制订咨询计划。所以这样的压力基本上每次见这个来访的时候都要承受一次,一般的咨询频率是一周一次,也就是说每周都要这样来一次。
所以面临的压力在从业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持续不断。
教育在线:就你们的咨询来看,目前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具体可否举些案例?
雨山:在大学里我观察到的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无意义感,借用前一阵子北大心理咨询师徐凯文老师用的词:空心病。
这种无意义感也是一个心理的发展阶段,从青少年到成年早期,本来就是要重新思考人生意义的阶段,需要结合之前的经历和经验,对自己未来人生进行规划和实践。但是如果学生在之前的经历过于单调,且缺乏尝试,那么当他面对这个阶段的时候,则很难不迷茫,又缺乏动力。
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在中学期间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到大学已经很难有效了。比如,因为自己学习好,这个世界就应该是围绕自己转的。还有这样预期的同学,在大学里的学业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煎熬和痛苦。
教育在线:在高校心理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你觉得心理咨询师在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雨山:这有点像是一道心理咨询师测试题,我认为:心理咨询师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扮演提供专业视角分析和专业的心理服务的角色。具体一点说,面对学生问题,我们做的是心理咨询的倾听和理解,并在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给予建议。除了为有心理需要的大学生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外,还有就是我们需要根据掌握的心理知识,对可能对自己生命或者他人生命有威胁的行为现象做及时的排查和汇报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们的心理需求进行疏导和缓解,提供个体或团体型咨询。有的时候还会参与学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为高校的生活老师们提供与学生沟通的策略。也会受邀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程,以及给予学校内部的生活老师和班主任提供专业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教育在线:就您的切身体验来看,高校心理咨询师生存状态怎么样?其中的困难、急需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是否可以给读者进行简单的介绍?
雨山:作为一名在高校的兼职心理咨询师,面临的主要困难简单地说:责任重、风险高,待遇低。高校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最终出现极端行为问题的案例这些年明显感觉在增多,被报道的也不少,相当部分孩子有明显自杀倾向。且不说来自外界、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单是从自身想要帮助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和这些对生命已经绝望的人做工作本身就是很大的压力。
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样的压力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就国外的报告来看,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本来就是一个“职业死亡”率和人身死亡率很高的职业。更不用说在高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们的对象是迷茫不定又充满未知的大学生们,而且根据国外的数据统计,人生阶段中青少年末期到成年早期这个阶段本身就是自杀率高峰期。
而另一方面,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待遇在同行业里应该说非常之低。社会上,心理咨询师的收费普遍偏高。因为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要求:必须有督导针对来做心理咨询的案例进行指导和监督;每一到两年至少有20个小时以上的继续学习、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入行初期,要有50-100小时的咨询体验,也叫做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或者自我体验(心理咨询师作为被咨询对象,找其他心理咨询师来做心理咨询,有点像是找师父带徒弟的形式);还要有购买书籍、课件等的费用,都需要心理咨询师自己来负担。作为刚入行的新人咨询师而言,经济和精神压力都很大的,很多新人心理咨询师为了能够从事这个行业,都不得不同时做着另外一份工作,或者需要来自家庭、父母的额外支持。高校在新人咨询师的成长方面能够提供的资源帮助和经济支持太有限了!
教育在线:您觉得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中的矛盾)可能有哪些?
雨山:我觉得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在中国还在发展初期,虽然现在,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了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到普通大众也有相当部分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普通人对于心理学作为科学和心理咨询作为职业的了解非常有限,以至于学校、机构还没有对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予以应有的重视和理解。
当然,这本身也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有关,比如:有特定的咨询设置(时间、时长、地点,房间设计摆放,等等),不同的流派之分(常听到的:认知治疗、精神动力治疗、人本主义疗法等);也有伦理要求的保密性。即如果没有来访者允许,绝对不能对外公开,等等,使得人们对这个行业了解、理解不够。
行业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也多有缺席。当问题出现时,学校和心理咨询师其实都会面临很多困惑。
教育在线:两会即开,您有怎样的呼吁?
雨山:行业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从法律监管,行业从业者资格认证到培训和管理、高校提供的规范的支持,都需要有章可循。站在一个行业发展的角度去制定框架和方向是需要政府和专业界携手一起坐下来协商和理解的事儿。而作为我们服务的高校,我想最迫切的是,高校要给兼职心理咨询师比较可以说得过去的经费保障,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个人高投入的行业。目前如此低廉的咨询费用,在高校不提供任何保障的情况下,相当部分心理咨询师只能被迫转行,这样也对不起孩子们。
(此文为本报记者贺春兰和雨山本人的笔谈)